今年以来,南昌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作示范、勇争先”的工作目标,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稳就业保民生的工作主线,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全力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激发人才人事发展活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的雄心壮志,奋力开创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南昌市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力实现“两个大幅提升”中展现了人社担当。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局势
一是就业形势回稳向好。南昌市城镇新增就业6803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17%;南昌市零就业家庭安置率为100%;失业人员再就业2065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7.0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3533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0.4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2.64%。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发放人次金额全省第一,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惠及企业数及金额全省第一,多次受到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点名表扬。二是创新举措亮点频出。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失业再创业人员贷款免担保”模式,失业人员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目前已向8名失业人员发放免担保贷款160万元,正在审批办理贷款2人,共计40万元。南昌市累计为3.12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96亿元,惠及职工63.50万人,发放户数金额全省第一,工作成效受到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媒体广泛报道。三是创业氛围持续浓厚。搭建创业展示舞台,创新洪城创业故事汇、洪城创业培训十佳讲师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南昌选拔赛三大赛事。刚结束的第三届“洪城创业故事汇”活动,南昌市共有1320人报名参赛,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和正面引导效果。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共建设创业孵化基地29家,驻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34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59家。搭建创业资金支持平台,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161人次,累计带动就业23063人次。
(二)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一是社保扩面稳步推进。截止12月底,南昌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56.36万人、15.53万人、141.16万人、130.52万人、106.5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16.69%、103.91%、100.47%、106.2%、100.04%。二是社保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关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南昌市市本级已为341家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覆盖人员达到25791人,其中已经享受职业年金待遇人员5517人。完善预防、康复、补偿 “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落实好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保工伤保险,探索工伤预防工作新模式。三是社保经办服务深度优化。全新成立“洪城社保业务综合接待室”,与“洪城社保专家解忧工作室”、业务窗口、咨询窗口、网报培训课整合,打造“2+2+1”服务品牌,真正实现“一事跑多窗”到“一室办多事”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功能多场景应用,除实现人社领域内的人才补贴、社保待遇、江西籍农民工工资、技工院校助学金等资金发放功能外,还突破实现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医疗健康、旅游观光、住房公积金、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功能。
(三)大力提升人才人事工作水平
一是人才引进有为有效。开展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行动,自去年10月实施以来,我市已在全国1200余所院校举办了2493场“百场校招”活动,累计组织15.42万家企业,滚动提供553.17万个岗位,吸纳了19.85万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就业创业,落实了11.28万名2022年应届高校、技校毕业生在昌就业。实现人才政策补贴“免批秒兑”,精准推送人才政策,目前已兑现落户奖励、生活补贴、购房补贴超14万人,兑现补贴资金超21亿元。二是育才平台不断完善。新增10家博士科研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省、市三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3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1家。新增泰豪、豫章1号2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打造红谷滩等四个留创园孵化平台。8人入选2022年度“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20人入选首批“市双高创新人才”。三是人事管理不断规范。深化人事“放管服”改革,按照“简单业务先下放”“小单位先行先试”原则,下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晋薪、特殊岗位津贴办理权限给市直各主管部门,下放初级职称认定权限给县区。实施事业单位岗设岗聘“不见面”服务,开展首次县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积极推进VR特色产业职称评审,圆满完成2022年第一批申报省及时奖励工作,安全有序组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四)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一是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南昌品牌”。开展“双十佳”培育共同行动。认真组织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评选推荐,我市2家企业、1个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获表彰数量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二是全力以赴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创新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在全省率先出台《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纠治欠薪取得较好成效。1-12月,南昌市共立案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 532起,同比上升8.4%;为412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672万元,同比上升9.2%,初步实现南昌市欠薪案件动态清零。积极推行保证保险保函方式替代现金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截至目前,市本级累计为近200家企业累计减轻负担约8亿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多措并举化解劳资纠纷。完善“一案四调”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调解联动机制。打造“金牌调解”工作室,培育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个。国家人社部、全国总工会通报表扬我省基层调解平台3家,南昌市占2家。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875件,以调解方式结案4267件,受案调解率87.52%。
二、2023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双优先”理念,并从事关人民生活保障、社会运行稳定的高度和角度,深刻阐明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报告还专门部署人才工作,把人才强国战略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完善分配制度,并部署了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对照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立足当前我市人社事业发展现状,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在人社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打通数据孤岛,强化数据共享分析。在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释放人才活力。
2023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全面放大优势,全力补齐短板,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开拓思路挖掘自身潜力,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保住市场主体,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各项人才人事工作,全力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以更高的起点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更高的站位稳就业促发展
坚持把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推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坚持以实现“工作有抓手”为总目标,着力打造“充分就业”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健全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分类推进重点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和数字经济领域职业(工种)技能培训。以实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总目标,努力实现新增就业 6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4 亿元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以上(实际指标并未下达,此为预估值)。
(二)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实现南昌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占全省首位的目标,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确保各项待遇“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迟一天”。持续开展“无感”认证,扩大范围至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领域。扎实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有序推动被征地农民参保,确保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尽早见效。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政策和缓缴社会保险费工作,有效降低企业负担。加快推进社保卡应用平台建设及三代社保卡制发和用卡环境完善等工作,力争成为全国全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首批应用试点地区,持续推动应用服务功能优化和应用领域拓展。
(三)以更实的举措助推人才工作发展
进一步提升“百场校招”的精准性,持续开展各类引才活动。加快中国(南昌)现代职教城、南昌技师学院建设。加大博士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建设。继续开展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组织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联谊,推动“南昌人才服务港”建设。建立人才服务“线上办理+线下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一站实现“服务、交流、展示、创新”四大功能,建成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南昌人才服务创新平台。
(四)以更强的合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积极做好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典型引领示范创建工作,抓好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试点县区抓好特色亮点工作打造。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建立健全兼职仲裁员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家、学者、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充实仲裁员队伍。打造智能化的仲裁庭及庭审平台,将仲裁信息化延伸至立案、庭审全过程,实现庭审活动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及云仲裁、云调解等多种功能。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依法依规重拳出击,对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条件的企业和人员做到“应列尽列”。
(五)以更高的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主要计划开展以下重点亮点项目:一是积极申报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深入总结和全面展示南昌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显著成效和特色做法,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力争成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二是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市场信用模式试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脱贫人口等6类重点群体,申请30万元以内的个人创业贷款,取消反担保措施。三是持续开展新一轮“百场校招”引才活动。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管等领域急需的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有针对性地举办“百场校招”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赴省外重点院校的招聘活动。四是创新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工作。加快推进社保卡应用平台建设及三代社保卡制发和用卡环境完善等工作,力争成为全国全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首批应用试点地区,持续推动应用服务功能优化和应用领域拓展。五是强化南昌技师学院项目推进。将南昌技师学院打造成南昌市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评价示范基地、技能大赛承办基地、技术革新推广基地、实训资源共享基地等“五大基地”。
三、2022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承办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场设在南昌,作为大赛主赛场执委会成员单位,南昌市人社局牵头综合协调、赛务与同期活动、技术保障、开闭幕式等6个工作部,建立了工作任务日调度机制,确保了大赛开闭幕式和赛事顺利圆满完成。南昌市代表队在主赛场30个项目比赛中,获得了11个赛项的冠军、14个赛项的亚军、13个赛项的季军,包揽了VR建模工程师、美发、健康照护3个赛项的前三名。近年来,南昌市紧贴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依托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一批技术明星、能工巧匠圆梦“舞台”,南昌市7名“洪城杯”选手参加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3名选手获奖;近三年,全市有2292名选手参加各类省级职业技能竞赛,390名选手荣获省赛奖项。
(二)推进南昌技师学院建设
南昌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列入了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已于2022年4月5日由省人社厅批准成立南昌高级技工学校(南昌市公共实训基地)。学校项目占地面积约513亩,按照学制教育在校生1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容纳600人/日规划培养规模,设置电子信息学院、智慧交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化工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等7个二级院系。计划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建筑工程、智慧交通等各类特色专业,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精准培养技能人才,力争打造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评价示范基地、技能大赛承办基地、技术革新推广基地、实训资源共享基地等“五大基地”。目前,项目建设和学校筹建工作总体推进有序高效。
(三)推动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为落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的保障权益,2022年2月南昌市出台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保障对象、参保办法、补贴标准和补贴资金的筹集管理,被征地农民个人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最长给予15年缴费补贴,帮助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南昌市政府计划投入180亿元用于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目前,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已全面推动2018年以来新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开展率、完成率100%,81458人通过资格认定,参保74551人,其中5599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56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四)在全省率先实现稳岗返还“免申即享”
南昌市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筛查符合享受稳岗返还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前测算返还资金,核实企业对公账户信息,将返还资金直接转至企业账户,在全省率先实施稳岗返还资金发放“免申即享”,实现企业不用申报、不出厂门就能享受到稳岗返还。为3.1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95亿元,惠及职工63.48万人,发放户数金额全省第一,工作成效在央视新闻频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