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谋求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省做标杆、走前列。
一、优化公共文化供给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推动“十大精品图书馆”项目,建成并免费开放了莲花书屋、抱朴书屋、尚书阁等10家精品图书馆,创新打造了全省首家馆企合作的“南机·智慧书房”1个,走出了一条全民覆盖、精准供给、特色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持续推动建成社区邻里中心的文体中心150个,实现了城市社区全覆盖,为我市社区文化建设再添新亮点;建成符合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93个,完成率100%。
2.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累计达228.6万人次,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服务人数累计达192.2万人次。免费为农民群众送戏856场,放映电影18904场,各乡镇开展文化活动376场;新建区昌邑乡、青山湖区南钢街道等4个乡镇(街道)被评为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青云谱区青云谱镇被评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3.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组织开展了“让书香飘满洪城”第二届全城共读活动、第十一届“读好书”活动、“致敬红船·星火薪传”红色主题诗歌朗诵大赛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303场次,服务市民读者逾121万人次。市图书馆开展“图书大篷车”进机关、进社区、进贫困村、进校园等活动120场次、进夜市活动63场次,推出“免押金办证”“扫码借书”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理读书借阅证8911张、退费1.87万元,为市民借阅图书提供了更多实惠与便利。
4.全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开展了“洪城街艺”街头艺术表演活动,发艺人证75组135人,组织策划了“唱响青春”音乐季、“听花开的声音”街头艺人走进景区等开展大型公演活动14场次、线上直播 322场次、街演活动1030场次,艺人管理小程序吸引注册游客5 万人、各项活动服务游客和市民累计38万人、抖音话题浏览超过 1亿人次。组织开展 “永远跟党走”南昌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场舞展演活动109场次,活动参与团队136支,吸引观众34.4万人次;组织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歌咏活动10场次,参与的群众队伍数量823支,其中独唱476支、组唱102支、合唱188支,参与演出群众的人数14000,参与市民人数5万人;承办了《中国森林歌会》首场城市区域赛(南昌站)海选活动,吸引149名“美、民、通”各种唱法的选手参与;组织开展了“都市小剧场”公益性演出35场次,“群星大讲堂”文艺培训24期,艺术讲座和展览18场次,到馆驻场排练的群众文艺团队93支。南昌县塘南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李寿印、青云谱区三店街道南苑社区主任李俊芳等2人入选2021年江西“最美基层文化人”。
二、激发公共旅游服务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制定了“对于开通经停两个以上(含两个)国家4A级以上(含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专线、旅游辅助公交,对每条线路给予10万元以上资金补助”政策,引导开通了长途汽车站到凤凰沟景区的旅游直通车等9条;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会、实地踏勘等方式,完善了《南昌市内道路旅游标识牌规划》;制作了30块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牌,实现了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覆盖;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完成了全市511座旅游厕所的评定验收工作,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率97.21%。
三、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力,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新增南昌清音、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名录达到5个;新增青云谱实验学校等3个江西省非遗传播基地;开展了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编撰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典,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组织举办了南昌首届非遗美食节,包括非遗美食技艺图片展、非遗美食制作体验、非遗美食产品展销、传统非遗歌舞表演,评出藜蒿炒腊肉、松湖米粉肉等20道菜品为“南昌非遗一桌菜”,吸引了60万人次的市民前来观看和参与,活动网络关注点击量达700多万人次;组织参与了江西省“红色题材”非遗作品创作展、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文港微雕等5个项目获奖;举办了非遗进景区活动5场次、“我是小小传承人”非遗手工课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