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西湖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总体定位,围绕区委、区政府统筹“四区同创”工作部署,根据《南昌市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洪金办字〔2021〕15号)、《南昌市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西府发〔2021〕8号)、《南昌市西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西府发〔2022〕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金融业规模总量取得突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94.7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2.81亿元,同比增长8.5%,位居全市第3位。金融业贡献度稳步提高,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13%,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4.1%,对全区经济总量和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贡献度稳步提升。金融业财税收入总体稳定,2022年全区金融业纳税金额33.4亿元,财税占比达31%,与上年基本同比持平。金融机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截止2022年,全区税收百万以上的金融机构达70家,其中,税收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至1亿元的金融机构分别达8家、21家,金融机构不断壮大(详见图1)。
图1 西湖区税收百万元以上金融机构数量(家)
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全面覆盖,小额贷款、典当行、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截止2022年,全区拥有金融机构及网点162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145家,典当公司、小额贷款等地方金融组织17家(详见图2、图3)。特色金融楼宇不断壮大,集聚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大厦、太平洋保险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若干金融商务楼宇,金融业集聚效应凸显。
图2 西湖区各类金融机构及网点数量(家)
图3 西湖区各街道金融机构及网点数量(家)
金融业发展支撑不断增强,组建金融保险产业工作专班,全方位助力金融业发展。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举办了政银企专题对接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授信总额达314亿元,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正式出台新一版《关于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截至目前,全区境内上市公司1家,企业上市后备库企业27家,其中,省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有10家。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区直接融资规模达389.78亿元,其中债券融资规模380.34亿元,股权融资规模达9.44亿元。
积极开展金融风险排查整治工作,集中开展“线上线下、扫楼清街、行业企业、资金异动、广告信息、涉稳风险”6类隐患排查行动,全面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排查,全面摸排担保圈、企业流动性、银行业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企业债券和非法金融活动等各大领域金融风险。扎实推进防非处非工作,积极开展“隐患大排查”“平台大沟通”“陈案大化解”等专项行动,先后成功化解了17起陈案。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金融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痛点。一是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有待健全,全区仍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集聚效应不强,金融中介机构相对偏少,传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金融中介机构联动发展格局有待健全。二是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有待提升,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业尚未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商贸消费、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五大产业形成合力。三是资本市场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上市公司及上市后备库企业数量偏少,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结构不够合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健全。
1.省市金融业发展规划为金融业发展指引新方向。江西省提出:“要重点打造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开放金融‘六大金融’”,南昌市也提出:“要重点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科技金融、开放金融、文化旅游金融”。西湖区应顺应省市金融业发展趋势,立足西湖区发展基础,明确以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为核心的金融业发展方向。
2.西湖“三区”建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机遇。西湖区提出要锚定“三区”建设目标,壮大六大产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打造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南昌高品质服务 业集聚发展样板区以及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过程中,金融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西湖区探索金融业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商贸消费、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为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1.经济下行对金融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国际上看,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全面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金融形势变数加大。从国内来看,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对我国金融业调控提出诸多新课题,各类矛盾、风险隐患增多加剧了金融市场波动,金融业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此外,在当前国家金融政策下,金融机构迅速做大规模、地方金融组织设立等突破式发展面临较大制约因素;同时,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实体经济恢复周期拉长,也对金融业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较大挑战。
2.区域竞争加剧导致金融资源加速流失。从全国来看,全国众多城市提出打造金融中心发展目标,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开展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加速集聚全国各地金融资源,各地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全省来看,南昌将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金融业核心承载区,导致全市已有及新引进金融机构纷纷转移至红谷滩区,西湖区出现金融机构存量流失、增量难继的局面。
3.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加快,金融新业态层出不穷,金融风险的形态和安全边界变化多端,防范金融风险面临更高挑战。这要求我们具有更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对金融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而西湖区作为老城区,在人口结构、金融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众多不足,监管工具和手段变化滞后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总体定位,聚焦区委、区政府“三区”战略目标,按照“彰显省会担当”新要求,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以“做大金融总量、赋能五大产业”为总抓手,以“做强金融机构、做活金融业态、做大资本市场”为路径,加快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西湖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到2025年末,初步建成金融机构多元集聚、金融布局科学合理、金融产品多类共存、资本市场多层服务、金融生态优质和谐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金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主要指标稳步增长。至2025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150亿元。
金融资源集聚呈现新格局。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金融中介以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形成牌照齐全、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至2025年,金融机构及网点数量达200家以上。
金融发展布局实现新优化。“一核引领、一带串联、多级联动”的金融发展总体布局初步形成,金融核心集聚区承载功能进一步健全,赣江东岸金融总部集聚带初步成型,成功打造海联大厦等一批特色金融楼宇。至2025年,新增3个及以上特色金融楼宇。
金融资本市场形成新优势。对接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股权与债券、直接与间接、基金与平台均衡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至2025年,上市后备企业达40家,新增挂牌、股改企业2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5家。
金融生态环境跃上新水平。金融人才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至2025年,全面完成省、市处非办下达的陈案化解任务。
表1 南昌市西湖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表
序号 |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1 |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
102.81 |
120 |
135 |
150 |
预期性 |
2 |
金融机构及网点数量(个) |
162 |
182 |
190 |
200 |
预期性 |
3 |
特色金融楼宇数量(个) |
5 |
6 |
7 |
8 |
预期性 |
4 |
上市后备企业库数量(家) |
27 |
32 |
36 |
40 |
预期性 |
5 |
新增挂牌、股改企业数量(家) |
19 |
23 |
26 |
30 |
预期性 |
6 |
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家) |
1 |
2 |
3 |
5 |
预期性 |
——2023年,要素导入起跑阶段。以平台载体建设和政策环境优化为核心,加大对传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金融中介机构、新型金融机构的招引力度,加快补齐金融服务专业人才短板,加强企业上市孵化和指导,营造更加稳定安全的金融生态环境。
——2024年,产融对接加速阶段。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和助推企业上市双轮驱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和模式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和交流,加快优质企业上市培育步伐,实现金融规模总量稳步增长。
——2025年,资本市场冲刺阶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分类指导、整体推动”的原则,加快推动以方兴科技、首页科技等为代表的优质上市资源后备库企业成功上市融资、增资扩股,推动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力争实现上市、挂牌企业“质”“量”全市领先。
结合西湖金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转型方向,根据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思路和街道楼宇分布现状,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一带串联、多级联动”的金融业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即金融核心集聚区。以沿江中大道、九洲大街、云飞路、抚生南路围合区域为中心,重点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等优势金融业态及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积极开发与数字经济、商贸消费、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金融产品,加快招引大数据金融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指导,着力打造全区金融核心集聚区。
——“一带串联”。即赣江东岸金融总部辐射带。充分发挥西湖赣江东岸的区位优势,依托朝阳洲、桃花、朝农等街道沿江众多优质商务楼宇,重点在朝农街道沿江商务楼宇布局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区域性总部、功能总部、分支机构、专业子公司,在朝阳洲、桃花等街道商务楼宇引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一批类金融机构,全力打造赣江东岸金融总部辐射带。
——“多级联动”。即按照“特色引领、差异竞争”的布局思路,结合街道发展特色,打造若干个具有标志性的特色金融服务片区。依托广润门、绳金塔街道,以中国人民保险和太平洋保险重点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保险业,引导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打造区域性保险中心;依托丁公路街道,立足恒茂国际中心等楼宇丰富的证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证券业,鼓励证券公司做大做强;依托桃源街道,以海联大厦为载体,积极引导优质地方金融组织落户西湖,打造以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为特色的金融楼宇;依托南浦、南站街道,积极布局金融中介机构,加快形成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1.提质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机构走访服务行动,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全流程的金融机构走访服务工作机制,每季度与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沟通及跟踪服务,形成“立足西湖、一江两岸、跨江服务”的走访服务格局。积极盘活利用闲置金融楼宇、金融房产等资源,引导全国性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在西湖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促进西湖区传统金融机构提质发展。深化政银企对接,建立完善政银企便捷化、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举办各类中小微企业专场金融服务政银企对接会,畅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为企业授信。力争每年召开12次政银企专题对接会,授信总额不低于400亿元。〔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中小企业局、各街道办等〕
2.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各类地方金融组织。搭建地方金融组织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的桥梁,积极开展金融合作恳谈会,促进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对接、企业项目与金融资源有机融合,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指导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类金融机构规范运营,定期上门开展自查自纠、合规政策讲解等培训,进行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严格经营月报收集与统计,加大类金融机构监督力度。〔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各街道办等〕
3.发展壮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联系,引导会计律师、金融咨询等中介机构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税务代理、第三方审计、法律顾问、债权债务处理、投资咨询等专业服务,推动资产评估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深度合作,为银行授信、资产保全、抵押物处置等业务提供评估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作用,积极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监督管理,对地方金融组织的企业财务、纳税情况、资本验资、交易行为等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鉴证,促进地方金融组织规范运营。加快集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企业上市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与拟挂牌上市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集约化的服务支持,助力全区企业挂牌、上市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西湖区金融法庭在调节金融纠纷的作用,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与会计律师事务所合作,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商务局、区法院、各街道办等〕
4.全力招新引优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招商政策扶持,制定《南昌市西湖区关于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支持总部型金融机构、重大金融项目落户金融集聚区及特色金融楼宇。充分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助力招商引资,依托政银企专题对接会在招商渠道拓展、项目推介撮合、项目融资服务等方面优势,开展联合共建共促,鼓励优化对招引落户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后续跟踪服务。加强金融招商队伍建设,整合一批懂金融、懂政策、懂服务的招商人员,通过培训实战,打造一支打敢拼、勇于冲锋、敢于担当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创新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方式,通过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带动吸引一批持牌金融机构落户西湖,积极推动知名金融机构在西湖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招引不良资产处置等新型金融机构。〔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各街道办等〕
5.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推进西湖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首贷续贷中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普惠金融特色服务,探索在广润门、绳金塔等街道率先开展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着力提升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力度。大力开展洪城商圈访企扫铺活动,通过入店入企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建立并定期更新首贷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开通“首贷户”贷款审批“绿色通道”,适度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首贷不良率容忍度,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用活用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政策性贷款,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至2025年,普惠贷款放款不低于100亿元,“首贷户”授信户数达2000家。〔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发改委、各街道办等〕
6.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开展“一链一策”融资促进行动,围绕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文化旅游、商贸消费、健康养老五大产业链制定专属信贷方案,助力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推动金融机构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产品,重点针对家居建材、医疗器械、服饰、珠宝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订单、存货等抵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引导新钢集团等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供应链管理体系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授信担保、授信共享等方式,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西湖城投公司、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发改委、区文广新旅局、区商务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各街道办等〕
7.积极布局绿色金融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环保贷”产品,大力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城区水环境提升和生态修复、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等水利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汇账户质押贷款,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通过碳金融、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融资。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采取滚动入库、分类推送、集中签约、定期会商的方式运行,对项目库企业进行优先审批、贷款额度优先保障。至2025年,入库绿色金融项目达10个,在金融机构中每年设置“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奖”3名,并以区政府名义予以通报。〔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局、各街道办等〕
8.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金融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深度对接“一园多部”数字经济企业,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在金融业广泛应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与楼宇经济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利用老旧商务楼宇,推动商务楼宇改造提升和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全力支持打造一批高端商务楼宇。探索“金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万寿宫、绳金塔、绿地井象等特色街区的“街区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深入与知识产权服务站联系沟通,拓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艺术品等抵质押融资产品。推动金融与商贸消费深度融合,抢抓汽车促消费政策机遇,立足西湖区保险业发展优势,鼓励引导保险金融机构创新汽车保险产品,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推动金融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鼓励引导保险机构运用保险资金开展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重点开发专属老年人的医疗、长期护理、意外伤害等保险产品。〔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文广新旅局、区商务局、区历史文化街区事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各街道办等〕
9.提高上市融资比重。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按照“重点储备、梯次培育、加速推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挖掘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加强对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的企业报辅和报审工作的指导,鼓励已启动上市进程、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纳入省重点拟上市后备库企业。抢抓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和北交所扩容窗口期的机遇,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坚持境内境外上市并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海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IPO上市、挂牌,重点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动方兴科技、首页科技等企业上市挂牌,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至2025年,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达20家。优化企业上市服务,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担保机构、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组建“金融顾问”服务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优化企业上市“生态圈”。〔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区商务局、区中小企业局、各街道办〕
10.提升债券融资能力。创新债券融资模式,推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行永续债、金融债、专项债,重点鼓励江西洪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发行债券。创新债券融资产品,鼓励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绿色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债种。拓宽债券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企业赴境外发债融资。〔牵头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区发改委;责任单位:西湖城投公司、各街道办〕
11.强化产业基金引导。依托省级、市级产业引导基金,探索设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创新推出基金招商新模式,围绕西湖区产业发展导向,通过股权投资、增资扩股等方式招引符合西湖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各类优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重点引导资金流向数字经济、文旅、商贸、健康养老等领域,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增强产业基金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严格落实省级和市级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计划、基金管理制度、基金考核监督、基金风险防控等事项。〔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西湖城投公司、各街道办等〕
12.推动国有平台转型。做大国有融资平台资本,积极盘活西湖城投公司优质存量资产,推动偏重公益性融资向产业性、经营性投融资转变,提升西湖城投公司投融资能力。做优国有融资平台资质,鼓励并指导西湖城投公司持续提升主体信用等级,支持城投公司获取优质金融牌照资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做活国有融资平台业务,鼓励西湖城投公司与省市属国有企业对接合作,加速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商贸消费、健康养老等产业布局,推进产业投资落地增效。做实国有融资平台管理,深入推进西湖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提升西湖城投公司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水平,优化功能配置与资源资产注入,逐步将城投公司打造成自主造血能力较强的国有企业。至2025年,实现融资平台达2A+评级,资产规模达180亿元。〔牵头单位:区发改委;责任单位:西湖城投公司、区金融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各街道办等〕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区金融保险产业工作专班牵头作用,统筹推进全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组织开展业态培育、招商引资、金融监管等重点工作。建立常态化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各街道、各金融机构和相关单位的反映与建议,研究部署全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金融业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联动的金融发展格局,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金融政策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改革创新、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领域,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用足用好省、市、区各级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发挥区级财政支持政策的重要补充作用,引导资金向金融机构招大引强、金融业态培育、资本市场壮大等重点领域及发展短板倾斜,吸引各类金融资源向西湖集聚。强化金融特色楼宇、重点项目、重点机构用地保障,按照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规模和范围,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鼓励金融机构与省内外一流高校共建金融研究院、培训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金融人才。探索成立西湖区金融人才协会,定期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培训、项目路演、人才招引等交流活动,营造聚用金融人才的浓厚氛围。加大对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基金管理等金融人才的招引力度,不断壮大金融人才队伍。完善金融人才引进奖励政策,针对金融机构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及“金融昌军”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健康、配偶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
关联稿件
-
关于《南昌市西湖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政策解读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