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逐年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照料服务、疾病治疗、提供教育救助、办理丧葬事宜。成立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小组,开展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照料护理。实施城镇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及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的身份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定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开展第九届南昌慈善日活动,组织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困、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等“六助一送”系列活动。
2、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全面摸清城镇贫困群众底数,完善脱贫解困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困难较好解决。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力度,建立县级领导和区直单位困难群众脱贫解困结对帮扶制度。确保2020年,稳定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3、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新增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立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新增、独立建设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0%以上交由社会力量运作。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发展。建立针对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强服务监管,重点整治养老服务机构餐饮食品、消防安全隐患、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抓紧康复颐养中心装修装饰工程建设,在服务功能上实现“三个结合”,即政府托底与社会自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与康复医疗相结合、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
4、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以申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围绕“推进社区分类治理,实现服务精准施策”实验主题和“推行社区五大分类,实施治理五大工程,建立五大治理机制”的工作思路,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社区分类治理模式。加快推进业委会、楼管会、自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建设,促进社区、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建立。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供精细化服务为目标,开展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按照一个生活组团,配套一个幼儿园、一个社区养老中心、一个社区医院、一个商业和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的“1+5”模式,强化城市生活配套,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2019年全区试点建设13个社区邻里中心。开展第二批“幸福微实事”试点工作,关注居民群众身边小事,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居民群众的生活微心愿,以“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2019年,试点单位扩大至6个街道(镇)。
5、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稳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出台《西湖区绿色殡葬专项行动方案》、《西湖区殡葬综合改革奖惩试行办法》,引导居民文明节俭办丧,不断巩固治丧环境治理成果。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殡葬管理体制,完善绿色殡葬激励奖补机制,促进治丧活动文明节俭有序,实现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目标。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完成所有婚姻档案整理工作,建立电子档案。按民政部要求完善婚姻登记硬件设施和软实力打造。有序推进西湖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