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8年各项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等目标任务,根据《西府办发[2008]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制定2008年主要工作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民生工程”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2008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工作目标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00人、城镇净增就业人数5600人、城镇就业率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7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职业培训人数2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900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2%、跨省劳务输出人数1300人、小额贷款1550万元。
2、养老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2100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0人,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2315万元。
3、医疗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200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5800人,工伤保险58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100%全覆盖。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构建充分就业创业环境
1.进一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切实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逐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适当延长政策实施期限,着力帮助他们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全面深入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实行失业人员动态管理,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重点帮扶“4050”失业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在2007年创建44个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力争2008年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6个,使我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60%的目标。
2.以“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援助安置就业。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重新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做到随时发生即时解决;二是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政府托底机制,实施政府购买岗位和“一对一”送岗上门,送人上岗等帮扶措施,帮助援助对象实现就业;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发展社区就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开发一批社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有一人上岗;四是切实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五是帮助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今年要在大中专院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改善就业服务条件和手段。搞好大中专院校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青年见习和创业见习工作,全力提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
3.完善小额贷款政策体系,促进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对个人信誉好、创业项目前景好的创业者可突破个人贷款最高5万元标准的限额,最高可贷款10万元。将小额贷款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加快信用社区建设,优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使此项优惠政策惠及广大的下岗失业人员。要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经济实体在工业园区、街道社区、专业生产经营场地、种植养殖基地建立适合各类群体的复合型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推进百姓创家业,组织开展微小型企业项目进社区、创业维权等促进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对接和政策对接服务。
(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1.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推进“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进城务工农民等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订单及定向培训,将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相挂钩,2008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8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
2.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平台,抓好就业创业服务。一是抓好“能力促创业计划”。进一步完善区级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全方位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引入市场模式,大力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创业项目。2008年重点推介创业项目30个,培训各类创业人员250人。二是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全面推行“新三化”建设,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模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社会保险办理等“一站式”服务,规范职业中介机构、劳务派遣服务组织的服务行为,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诚信、有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
(三)以扩面征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保和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续保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为12100人、5800人、5800人。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到100%,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2315万元、353万元、92万元、44万元。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激励机制,以区机关绩效考核为手段,加大社会保险稽核清欠力度。
2.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努力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上寻求突破。研究分析相关政策,对全区失地农民在安置、补偿方面的心理期望值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办法,协调解决好参保中出现的新问题。
3.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城镇医疗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宣传造势,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项惠民政策的实质,调动广大市民参保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鼓励市民主动参保、按时续保,2008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四)健全劳动维权工作体系,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推行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在全区各类企业建立用工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建设动态管理数据库,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畅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并实行“提速”。全面推进农民工免费就业服务,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免费就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进城务工人员善待进城务工人员,共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2.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认真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用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良好基础。以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规范用工单位劳动合同。以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监管,严格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实现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为100%,从而实现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3.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和维稳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完善仲裁办案“六项制度”,落实重大复杂案件合议制度和三方办案机制,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加快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劳动仲裁庭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在新形势下解决劳资纠纷、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作用,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力争办案结案率达98%以上。
4.抓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在全区划分11个一级网格,101个二级网格,扩充120个兼职监察员和监察协管员,建立11个劳动保障监察站,全力抓好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三级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管理区域、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的全覆盖。
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劳动保障日常巡视检查、劳动保障年度审查和群众投诉举报专查,重点组织开展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工资支付为重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禁止使用童工、技术工种持证上岗和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健全投诉举报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力争全年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加强对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企业劳动合同订立、鉴证、履行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推进工资保障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推动企业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