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在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小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西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总目标,凝神聚力、勇往直前,全区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在“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中,每个步伐都铿锵有力。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形势和我区空间紧缩难题,始终保持“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昂扬斗志,提前2个月完成财政总收入破百亿目标,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被评为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全省首家、全市唯一;荣获全省第三届营商环境优化区。辖区桃花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02位,全省排名第一。
二是在“谋事创业”的改革攻坚中,每项创举都行稳致远。成功完成朝农管理处转制,正式成立朝农街办。完成区属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公车改革,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相继成立院士工作站2家,实现零的突破。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示范区”,全省唯一。义务教育荣获全市首个“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称号。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首次走进国外高校举办主题演讲;聘请西班牙、加拿大、瑞士等国外专家担任经济社会发展顾问,西湖智库更具国际化。
三是在“克己奉公”的福祉积累中,每次付出都风雨兼程。邱娥国获评全国改革先锋称号,接受中央表彰。社区治理获得《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点赞。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直选比例100%,颁发全省首张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推行“百姓点单”的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完成民生票选“幸福微实事”①项目107个。桃花镇“4·10工作法”②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并接受省委主要领导视察。集中财力优先向民生项目倾斜,2018年区本级财政在民生项目投入达到4.18亿元,投入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积极推进“12357+100”③环境整治工程,城市品质功能提升获得省市领导的批示④肯定。
回顾2018年工作,我们深感:
一年来,我们力占发展先机,在强产业、优结构上勇攀高峰
一是经济增长保持韧劲。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9.5亿元,
增长6.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亿元,增长6.9%。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亿元,增长8.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66.6亿元,增长16.3%。
二是项目引领积蓄后劲。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不断发挥项目的驱动作用。项目招商跑出新速度。招商力度与频率均创历史峰值,共接待国内外客商240批次,先后在台北、上海举办经贸产业推介会。全年共签约项目72个,投资总额513.83亿元,其中世界500强4家,国内100强4家;新增企业3081家,其中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8家,超千万元企业205家。项目建设催生新动能。全区重大项目共64个,其中新增项目达到32个,占总项目数的一半,新旧动能转换明显;项目总投资达654.58亿元,重大项目年总投资已连续3年超600亿元;项目已开工62个,开工率达到96.9%,其中南昌华侨城等29个全市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服务展现新作为。坚持“店小二”服务标准,实行“区领导挂点、职能部门负责、属地单位管辖”交叉服务机制,有效解决绿滋肴总部项目轨道退距等各类问题60余个。采取“VIP”服务方式,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助推各类项目扬帆启航。
三是产业提质势头强劲。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全区现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个,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13家;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9.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76.1%。以绳金塔庙会为代表的商旅文产业成效显著,10天接待游客110万人次。以嘉佑健康城、立德朝阳中学等为代表的健康、教育、养老多元化产业格局逐步成型。楼宇经济活力迸发。西湖楼宇发展规划首次被摘录《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楼宇入驻区域性总部121家,世界500强企业27家,新增亿元楼1栋。入驻楼宇企业新增684家,其中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7家,超千万元企业78家。楼宇贡献税收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 12.4%,占财政总收入一半以上。电商发展渐具规模。成功举办第二届“5.6物流峰汇”等特色会展,全区电商交易总额突破300亿元,其中梦想小街超35亿元,较去年翻3番,省市级电商示范企业入驻达13家。洪城商圈开启“线下+线上”转型升级模式,实体与电商实现融合发展。
一年来,我们力夺建管先进,在塑形象、展魅力上谋划高招
一是征迁品牌好上加好。始终把棚改旧改作为西湖第一品牌、第一民生、第一责任,实现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砥砺奋进,成绩更好。完成桃花路棚户区、抚生路以西棚户区、桃花南路棚户区等3个地块的征迁工作,涉及房屋征迁面积23.75万㎡、1912户,在全市六个主城区排名第一。征迁期间未发生非法赴京访和赴省、市集体信访事件,真正实现和谐征迁。因势利导,口碑更好。西湖征迁品牌进一步凸显,全年共有10余个省内外政府代表团来区考察棚旧改工作;央视新闻联播对我区老城改造做出专题报道,西湖征迁经验更是走进省市党校课堂。攻坚克难,措施更好。棚旧改遗留问题攻坚扫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历年棚改遗留问题105户,已签约交房80户,完成率76.2%。成功完成绳金塔101号等2例司法强制执行以及1例行政强制执行,成功啃下征迁工作“硬骨头”。
二是功能品质日胜一日。以更高标准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在全市环境综合考核中,城区排名暂列第一。不忘初心,凸显人文关怀。从细微处着手,解决好一批群众不便事、不易事。整治“交通难”,查扣非法“五车”5780辆,在老福山、火车站周边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198辆。消除“如厕难”,150座社会公厕实现智能化管理,近200座区属单位厕所对外开放。攻克“停车难”,象山广场等6处停车场全面开工,新增泊位数2903个。新建临时停车场4处,在子安路等3个路段规划停车泊位1200余个。破解“住房难”,郭家庄、大朝阳A5地块安置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西桃花河安置房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全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9407户、2444万元,总额全市第一。加大投入,彰显工匠情怀。投入1600余万元增购环卫车辆,实现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100%。创新探索垃圾分类“二次三分法”⑤,全面启动5个社区和15所学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主次干道全面实行“以克论净”“马路本色”,广润门街办等8个街办被评为“清洁街区”。主动作为,尽显担当胸怀。投入4361万元,强力实施桃花河、龙河水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初步实现截污、清淤、活化目标。全面承接朝阳新城建管职能,大力实施朝阳新城综合整治,共清除非法砂场8处、违法物流35家,拆除违建面积1.3万㎡。切实抓好生态保护工作,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检查中,涉及问题57个,整改率100%,全省第一。
三是形象塑造精益求精。围绕环境、文化、建筑风格等“城市基因”,打造城市形象新名片。独具匠心勾勒城市肌理。加速新老城区全面融合,构筑互联互通的城市框架。疏通“主动脉”,配合完成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一道一路”综合整治,自主实施站前西路、朝阳洲南路、抚生路沿线“绿改彩”工程,及时启动桃花南路道路拓宽,打通朝阳新城南北向主干道。活化“微血管”,投入1亿元,打造“百条连心路”,改造道路总长近2万米;全面打通元字街、朝阳洲支路等断头路,加快街区交通微循环。别具一格点缀城市家具。实施垃圾站“灰改彩”⑥工程,美化分类式果壳箱2600只。维护朝阳新城路灯照明,新移交路灯设施确保亮灯率100%。大力妆点城市面貌,新增、维护街边小游园和精致小广场10个。兼具众美渲染城市印象。坚持提升社区颜值,投入6000万元,打造朱紫巷精品社区以及5个亮点社区、7个普惠社区,实现“路平道净、线齐物整、灯亮墙美”。加快推进万寿宫、绳金塔再现百年商街风采。实现全年PM2.5比去年下降2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率达80.5%。赣江西湖段水质稳定在三级标准。
一年来,我们力挺民生先行,在凝民心、聚民意上坚持高质
一是保障供给不负众望。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始终把解决就业摆在关键地位,全年新增就业人数924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00万元,贷款回收率100%。高质量实施176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首次聘用工作。顺利完成年度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接收安置,以及公务员、教师招录与选调工作,追讨劳务拖欠工资1400余万元。多层次保障到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全民参保无效数据率控制在2.0%以内,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年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4.85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用1.78亿元。70岁以上老人与60岁以上“三无”孤老、农村“五保”对象意外伤害险实现全覆盖。发放高龄津贴1600万元。多体系救助补位。救助保障低保家庭3353户5258人,发放低保金2750万元;累计实施医疗救助9797人次682万元,资助6080名城乡困难群众参保;发放助学贷款95.72万元,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资助全面覆盖,积极推进慈善救助。
二是服务供给策应期望。共筑全民健康基石。实现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零差率、医联体建设两个“全覆盖”。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8.4万人,计生特殊家庭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评估,成功举办全省经验交流观摩会。区美沙酮门诊获评“全国优秀门诊”。共谱优质教育篇章。投入3.47亿元,启动抚生路学校新校区和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建设。与红谷滩新区跨区域合作办学,新增抚河幼儿园朝阳分园等3所学前教育资源。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作为全市县区代表接受国务院专项督查。深化特殊教育实验改革区建设。区社区培训学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共绘多彩文体画卷。成功举办50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绳金塔“迎新祈福盛典”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全省最大墙绘在象湖面世。组织赣绣“豫章十景”等文创产品参展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完成《徐孺子文化遗产考证》。先后荣获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业余训练十强区、全省竞技体育贡献一等奖等荣誉。
三是安全供给时刻守望。防控不留死角。打造全覆盖、全时段的视频监控网络,新增“天网”探头1703个。全区刑事警情、涉黄涉赌警情、火灾发生率、直接财产损失持续下降。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初步建成四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网格管理体系。全年食品抽样检验总量2435批次,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整治不漏盲点。消防监督整改隐患5841处,整改率99%。九大安全专业委员会排查隐患8272余条,整改率98.9%,其中重大隐患整改率100%。西湖区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在2018年全省县(区)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恶势力集团3个、恶势力团伙4个。调处不遗余力。列为全省“访调对接”⑦三个试点单位之一,全市唯一。成立“3+4+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⑧,99件信访积案已化解96件,全年信访群众数量同比下降18.7%。人民调解案件总数达1135件,调处率、成功率均为100%。
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武装、妇女儿童、老龄、双拥、人防、档案、国土、对台、爱国卫生、红十字会、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力当为民先锋,在强作风、优服务上力求高效
一是以法为据的理念深入人心。依法决策机制畅通。严格执行风险评估、专家咨询等法定决策审查程序,自觉接受人大代表专题询问,积极参与政协委员专题协商;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议19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127件,处理“12345市长热线”1.4万条,建议提案办结率和热线处理率均为100%。依法行政成果丰硕。出台《西湖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细则》等一批规范性文件。着力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新办执法证件67张。西湖社区矫正执法被授予全省“规范执法奖”。办理法律援助160件。依法办事氛围浓厚。遵法守法成为区政府工作重要准则,在全市率先实行新任职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共组织2批29人。受理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3件。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5个。在2018年司法满意度县(区)测评中排名全市第二。
二是效能为先的思维根植于心。智能平台助力“信息多跑路”。“智慧办公”“智慧城管”“智慧楼宇”三大平台共同上线,“智慧政务”体系不断优化。政务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354条,连续7年进入全国政府网站(县区组)100强;成功接入全市“互联网+政务体系”,实现市、区、街道(镇)三级互联互通。一窗通办实现“群众少跑腿”。践行企业注册登记“及时办、集中办、创新办、限时办”模式,设立企业税务登记通办窗口20个,企业平均办税时间节省40%,资料报送减少35%。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73项和“一次不跑”事项97项。区行政服务大厅荣获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6.28万件,办结率100%。精准施力确保“政策不跑偏”。修订完善楼宇总部经济及重点产业扶持办法,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为87家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3.39亿元。创新组织“舌尖上的西湖”“七夕鹊桥会”等活动,组建西湖区CFO联盟⑨,政企互动更加频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是纪律为纲的信条牢记在心。作风建设抓常抓长。大力开展政府系统“三严三铁三奋斗”主题活动⑩,启动实施“五型”政府建设行动,完成履责约谈539人次,提醒约谈315人次,任前廉洁谈话291人次,函询谈话127人次。督查规戒从严从实。重点开展专项督查30余次,保障工作落地、政令通畅;严肃问题追责问责,全年区政府系统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问责34件。向“怕慢假庸散”顽疾亮剑,共查处作风问题103个,处理207人。财政监督入细入微。密集开展“民生资金整治”“小金库治理”“规范政府性津贴补贴”整治行动,涉及全区26个行政事业单位,共发现问题73个,处罚违规项目2个。顺利迎接省、市专项审计检查,政府性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保持总体可控,全区财经纪律总体良好。
二、2019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千帆竞进中一马当先,在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离不开全区上下的团结奋进,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以往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西湖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仍然处于低位运行;改革创新力度仍然不够,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旧城改造任务紧迫艰巨,城市品质功能仍需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离群众期盼尚有差距,民生实事项目体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五型”政府建设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民生福祉,聚力城区建设,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忠诚、创新、担当、服务、过硬“五型”政府建设,聚焦“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区委“三严三铁三奋斗”主题教育,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筑牢忠诚之魂,让思想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西湖,就是要严守政治规矩,提升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在正确道路上不断推进。
二是勇闯创新道路,让巨轮的航程“直挂云帆济沧海”。立足西湖,就是要推动治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以勇于革新的精神,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让发展源泉充分涌流、全面迸发。
三是牢记担当使命,让责任的臂膀“千磨万击还坚劲”。立足西湖,就是要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引导党员干部以只争朝夕的冲劲、踏石留印的韧劲,全面推动项目建设,让经济发展提质提速;切实推进城市管理,让城区形象焕彩焕新;稳步推行督查考核,让发展成果见实见效。
四是提升服务意识,让队伍的作风“俯首甘为孺子牛”。立足西湖,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思想开明、办事规范、快捷高效”成为全区政府系统及其工作人员的鲜明标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五是锻造过硬本领,让前进的步伐“百尺竿头更进步”。立足西湖,就是要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提升驾驭风险、破解难题的能力。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着力锻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聚焦产业发展,在区域竞合中拼争实力前列
一是质量提级,持续做强区域产业。着眼提升产业质量,进一步放大我区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体系蜕变出彩。依托中山路、洪城商圈等成熟业态,在全市打响“购在西湖”品牌。聚力楼宇经济,加快编制楼宇发展三年规划,新增亿元楼1栋。着力编制全区商旅文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南昌华侨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井象风情商业街、绳金塔民俗风情街等项目,构建文旅产业“四轮驱动”。试点区属企业重组改革,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产业链条高端出新。不断做强“梦想小街”品牌,力争引进优秀商务企业50家,计划全年实现园区电商交易额60亿元,贡献税收再翻一番。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产业新高地,着力引进敦煌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精心筹办首届西湖区“梦想小街”电商节,组织好跨境电商论坛。抢滩VR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打造VR产业“园中园”。产业动能创新出力。紧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居家养老、文化产业等幸福产业。加快创新驱动,以洪城商圈专业市场为试点,力争培育10-20家新零售示范企业,配强配齐体验店、配送站、服务中心等“一条龙”私域化流量平台,打造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对接市场需要的服务业“新名片”。
二是项目提速,重点扶持支柱实业。加快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支柱。瞄准实力企业,让招商更具目标性。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税源企业。强力推进复星蜂巢等引爆性项目落户。加快平台招商,积极引入飞猪旅行等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突出实体壮大,让项目更具带动性。按照“时间表、项目化、责任人”的要求,密切跟进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项目等21个总投资378亿的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绿滋肴总部等56个总投资537亿的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推动更多项目选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库。推出实效政策,让保障更具针对性。落实区级领导挂点项目责任制,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好项目建设各项要素保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全年区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企业自筹资金47.11亿元。加快推进“旭融1927”风情商业街等14个新增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年底实现开竣工率90%以上。
三是服务提效,积极助力民营企业。全面贯彻中央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以降促升,减轻税费负担。最大限度减轻税费负担,深入开展便民办税和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好国务院及省政府支持实体企业降成本补充措施22条的减税政策。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不断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变繁为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研究出台相关扶持举措。积极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对民营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查处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例。扶强助优,做大民营格局。将民营企业纳入全区楼宇(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扶持办法、财园信贷通等优惠政策范围,计划向59家企业兑现奖励扶持资金1601.5万元,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力争新增亿元企业22家,营业额十亿级企业1家。积极开展“映山红”行动,助力企业上市实现突破。
(二)更加聚焦优化作风,在自身建设中彰显清正本色
一是积极作为,下好机构改革“一盘棋”。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完成部门整合的“收官”。贯彻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着力加强应急管理、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等新组建部门的职能体系建设,确保1月底前集中挂牌,3月底前全面完成。实现职能融合的“定式”。加快厘清职责边界,坚持一个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抓紧做好职能衔接,重新设计和整合业务机构。全面清理限额外行政机构,规范管理挂牌机构与临时机构,彻底根除“事业局”。强化治管综合的“落子”。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街办(镇),将其工作重点转向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整合优化街办(镇)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职能,设立综合性办事机构。积极赋予桃花镇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力争晋级全国百强镇。
二是肯干善为,打好效能升级“攻坚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推动政府服务水平现代化。集约事项“一门能办”。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市民中心,按照以进为原则、不进为特例,全区所有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单位全部进驻。同时加快税务服务大厅等3个区级服务大厅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形成“一核三厅十二网点”⑪的实体政务服务体系,并全面实施政务服务错时延时机制。集中整合“一网通办”。推动智慧政务2.0建设,将区级政务服务纳入“赣服通”移动APP。完善江西政务服务网西湖区分厅相关功能,确保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区级、街道(镇)、社区(村)网上办事覆盖率100%,并将区级单位在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应用与移动客户端,依托政务网站平台高效融合,力争率先建成“指尖上的网上政府”。集成服务“一次快办”。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继续取消区本级行政权力事项65项,调整88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等环节。年底前全面打通信息孤岛,数据资源除涉密信息外全共享。
三是廉洁有为,当好法治政府“捍卫者”。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行政管理,确保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完善决策合法程序。切实执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行区政府班子成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制度,积极落实人大询问制度和政协专题协商制度。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深化行政执法改革,规范精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统筹配置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实行区执法主管部门与执法队伍“局队合一”的执法体制。锁定执法人员编制底数,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在街办(镇)逐步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铸牢全民守法根基。强化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探索社区“法治特派员”试点。用好审计监督“利器”,积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肃查处插手和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三)更加聚焦城市复兴,在锻造精品中铸就文明品质
一是营造精细建管,实现“景有宜人”。围绕“三年上台阶、四年进一流”目标,努力呈现“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的新面貌、新形象。坚持拆旧建新。加快启动丁公路以西、解放西路34号危房等棚旧改项目,计划改造面积8.44万㎡,1146户;力争完成801台地块和南昌卷烟厂宿舍区两个重大项目征迁,改造面积13.52万㎡,910户。积极探索拆迁地块精准开发新模式,用活用好8块闲置拆迁用地。确保大朝阳A5地块、郭家庄安置房年底交付使用,西桃花河安置房年底竣工。坚持部件更新。计划投入8000万元实施社区微改造,打造一批有宜居环境、有城市记忆、有人文情怀的品质社区。持续推进“白改黑”“暗改亮”“绿改彩”⑥等工程,新增朝阳中央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停车泊位2300个、标准化市政公厕13座,重点打造3条绿化景观示范路、2条城市家具示范路,呈现“一街一品”。坚持管养出新。推行城市管理网上办案系统,实施环卫、园林、市政作业一体化养护试点。全力开展违章搭建、非机动车停放、小街巷疏通等专项整治,推动“马路本色”“以克论净”行动向背街小巷逐步覆盖。探索建立临时设摊便民服务疏导点10处,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5条,塑造城市新形象。
二是创造精致生活,实现“住有宜居”。围绕“城市双修”,努力打造人居环境典范区。突出生产智能化引领。探索“互联网+城市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大力推广智慧环保、智慧河长、智慧工地、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围绕生活便捷化目标。大力引进品牌连锁企业、社会组织,力争打造一批“1+5+X”社区邻里中心⑫试点,逐步构建“15分钟+24小时”生活服务圈。丰富教育、医疗、养老网点布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7个,加快推进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建设,筹建朝阳卫生院住院部,确保区康复颐养中心5月底前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松柏小学、广南学校改造工程8月底前完成。坚持生态全域化建设。建立区域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完善空气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狠抓工地扬尘、渣土运输治理,推进餐饮油烟、汽修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力争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80%以上。强力实施西桃花河、龙河水体治理及南桃花河二期整治工程,打造水岸线景观带。加快建设一批绿地花园、屋顶花园,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2㎡,绿地覆盖率39%,实现透绿融城、生态立城。
三是打造精彩文化,实现“闲有宜乐”。加快编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擦亮“千年南昌看西湖”品牌,留住“四门八洲十三坡”⑬的老西湖记忆。以文促旅。持续提升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景区周边环境,面向全国推介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筹办第18届绳金塔庙会,支持绳金塔景区以二期民俗风情街建设为契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南昌华侨城项目建设,打造滨水文化旅游新业态。以文兴业。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节、美食节,深入挖掘一批小吃名品店、商业老字号等独有文化符号,打造“舌尖上的西湖”。高起点谋划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推动井象风情商业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高端项目年内陆续开业。精心培育一批特色精品酒店,提升旅游承载力。以文育德。进一步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徐孺子文化,精心传承宣纸刺绣等非遗项目。加快“24小时图书馆”建设,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点,打造“城市博物馆”“主题城市书房”。深入编排公共文化精品佳作,让城市精神和市民风尚相辅相成,成为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四)更加聚焦民生改善,在共享发展中创建和谐家园
一是大抓民生实事,回应社会难点。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追求,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民生保障。更加尊重百姓意愿。创新民生实事的确立程序,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对区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全面推广“幸福微实事”项目,引导小区(院落)逐步建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社区民警、居民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五位一体”协商治理模式,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社区分类治理模式,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更加注重保障需求。计划投入2.75亿元,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支出增长9%。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参保人员范围与提高救助保障标准,继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重点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更加看重就业服务。实施“和谐劳动·幸福西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帮扶城镇贫困群众就业,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新增城镇就业0.92万人。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确保在建工地农民工工资在管理平台录入率达到90%以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青年人才创业平台,加快建设社区人才公寓,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计划。
二是大抓社会事业,呼应群众焦点。继续构建更高质量、更宽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服务均衡度。做强“学在西湖”品牌,组建全区第3个教育集团——松柏学校教育集团,确保朝阳校区今年秋季招生。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启动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试点工作。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强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启动西湖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卓越教师基金突破200万元。提高医疗保障精准度。围绕“健康西湖”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坚决落实儿童白血病等21个病种大病救治,深入推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升级打造六医院康复医学科,加快推进朝阳卫生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确保老年病专科医院上半年启动。加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提高体育事业知名度。充分发挥奥运冠军形象大使引领作用,组织群众、机关、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运动会。规划建设一批“百姓运动场”“百姓健身步道”“百姓游泳池”,打造一批示范性社区健身站点,构筑城区“15分钟健身圈”。以举办2018-201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为契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出体育旅游产品。
三是大抓安全保障,响应社会热点。持续深化平安西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拳整治,织牢防控网。扎实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打“黑拐骗”“黄赌毒”“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传销、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依托智慧警务建设,扩大公共视频监控覆盖面。加快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重在预防,把牢稳定器。整合公安、信访、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系统,打造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平台。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手段,聚焦集资纠纷、房屋拆迁、医疗纠纷等重点领域,持续化解信访积案。探索“互联网+劳动监察执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重心下移,关牢安全门。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新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高危行业准入机制,强化对危化品非法经营、烟花爆竹非法销售整治。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快建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突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菜篮子安全。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昨日的感恩奋进,换来了西湖发展的蓬勃朝气!今日的拼搏奋斗,必将让幸福西湖的宏伟实景熠熠生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实在干,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幸福微实事”:按照“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原则,通过向社区群众项目征集、项目投票的方式,确定实施一批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急需解决的民生服务项目。
2.“4·10工作法”:即社区党组织落实“十服务”;社区主任做到“十到访”;社区干部做到“十上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做到“十知晓”。
3.“12357+100”:“1”是指1个精品社区改造(朱紫巷社区);“2”是指2条黑臭水体整治(西桃花河、龙河);“3”是指一路(即站前西路—桃苑大街—朝阳洲南路)、一街(梦想小街)、一区(绳金塔景区)“绿改彩”工程;“5”是指5个亮点社区改造;“7”是指7个普惠社区改造;“100”是指百条连心路综合改造。
4.省市领导的批示:省政协主席姚增科同志对我区西桃花河、龙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解剖总结西湖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推介全省,并在环资委建议案中有所体现。省委常委、副省长刘强同志对我区城市品质与功能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提升城市品质与功能工作中,可以总结推广西湖区的做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对我区“百条连心路”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西湖区旧城改造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其做法可在全市复制推广。省政协副主席刘卫平作出重要批示:西桃花河、龙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的成功范例。从中可见城镇生活污水现状之乱、管理之难、治理之紧迫,也可借鉴其治理之方。
5. 垃圾分类“二次三分法”:即居民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再由专业人员把不可回收垃圾分为有害和无害两个大类。通过两次两分,实现生活垃圾三分类。
6.“白改黑”“暗改亮”“绿改彩”“灰改彩”:“白改黑”即将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暗改亮”即在没有路灯的背街小巷安装路灯;“绿改彩”即在主干道沿线绿化带种植花草美化环境;“灰改彩”即垃圾中转站灰墙改彩墙,墙面上结合区域特有的人文、景观进行彩绘,全线拉高垃圾中转站颜值。
7.“访调对接”:以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为基础,通过区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镇)开展“一委、一平台、三室、四中心、十二工作站、百个服务点、两个速裁团队”的调解服务,做到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无缝衔接、相互促进、整体联动。
8.“3+4+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3”即以三位先进模范高国兰、邱娥国、邹德凤命名的调解工作室;“4”即讨薪追薪矛盾纠纷、房屋拆迁安置纠纷、教育供学矛盾纠纷、医患纠纷等4个调处中心;“2”即桃花法庭金融团队、物业速裁团队。
9. CFO联盟:即首席财务官联盟,指定期组织辖区重点企业负责财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分享经济信息的行业组织。
10.“三严三铁三奋斗”主题活动:以“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为主线,打造“忠诚如铁、担当如铁、纪律如铁”的干部队伍,动员全区“不忘初心去奋斗、牢记使命去奋斗、保持本色去奋斗”。
11.“一核三厅十二网点”:“一核”即正在兴建的市民中心;“三厅”即西湖税务服务大厅、公安便民服务大厅、消防服务中心;“十二网点”即全区12个街道(镇)的便民服务中心。
12.“1+5+X”社区邻里中心:即以党建为统领,配套教育、医疗、助老、商业、文体5类服务形态及若干衍生业态。
13.“四门八洲十三坡”:明代南昌形成“七门九洲十八坡”格局,其中西湖境内有“四门八洲十三坡”。“四门”指: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顺化门。“八洲”指:新洲、潮王洲(朝阳洲)、打缆洲、新添(填)洲、里洲等八个洲。“十三坡”指:傅家坡 (傅家巷)、骆家坡(骆家巷)、十家坡(十字街)等十三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