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在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陶亿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区各项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向好态势。先后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一类县(市、区)”“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一类县(市、区)”“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区”“第四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市、区)”等重量级荣誉。
一年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以一流的气势拼经济,产业格局更具结构性
——经济指标逆势而进。及时出台“区19条”①等有力举措,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被央媒大力宣传②。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区本级税务机关全年累计减税降费达3.08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的政策减税降费1.45亿元;为586家企业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费181万元;为856家企业减免职工养老保险2566万元;对承租国有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1760.64万元。真心实意为企业纾困。争取各类纾困资金6302万元;“财园信贷通”贷款3.21亿元,惠及企业84户,节约企业融资成本489.76万元;搭建政企融资“直通车”,对接银行向区内企业放款达81亿元。新增内资企业2316户、个体工商户5183户。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2.42亿元;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7亿元,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4.77万元。
——产业能量蓄势而发。招商释放产业“动力源”。出台万寿宫、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招商扶持办法,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招商活动5场,首次举办“网络直播推介会”。全年累计接待客商200余批次,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个、总金额250.3亿元。总投资70亿元的中粮大悦城、20亿元的新鸥鹏江西区域总部等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7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2.33亿元。项目激活发展“主引擎”。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场。1个省市区三级联动项目、8个省大中型项目、6个市重点推进项目、23个市重大重点项目,以及总投资541.3亿元的57个区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消费重燃城市“烟火气”。坚持“无节造市”“以节兴市”,全年累计举办首届商贸消费节、第二届“梦想小街”电商消费节等大型商贸活动200余场。配套区级资金544万元开展电子消费券大派送。举办首届“西湖玛雅戏水节”,接待游客42.1万人次,累计实现销售额超3亿元,成功打造江西“戏水第一节”。新建、改建社区生鲜便利店22个,加快打造“15分钟社区商业圈”。
——动能转换顺势而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9.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0.9%。助推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转型升级,开展线上培训约60万人次,指导400家实体企业以“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线上经营,万马服饰城成为全市首个女装垂直直播基地。洪城商圈转型加速,顺利完成拥有25年历史的老洪城大市场整体搬迁。产业平台扩容提质。按照“一园两部”布局,打造区流量经济产业园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形成商贸、生活、大健康三大流量经济业态,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引进省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注册电商企业300余家。“赣江明珠”“绿地朝阳中心”等优质商务楼宇加快建设。全年新增楼宇企业1072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6家,贡献税收54.51亿元,占全区52.36%。新增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产业业态丰富完善。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595亿元,江西苏宁易购等3家企业获评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2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荣获全市首批创新型试点建设县区。桃花镇列入全市首批创新型乡镇试点。绳金塔“03专项”智慧景区项目上线。江西科泰华公司“身份证24小时自助领证机”和金轩集团荣获第十届中国金桥奖。
(二)以一流的担当暖民心,民生事业更具普惠性
——紧守不放健康防线。疫情防控诠释生命至上。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累计出动医务人员过万人次,健康监测和上门服务11.6万人次,核酸检测1.38万人次,完成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2.2万人次,成功实现25天疑似病例清零,39天确诊病例全部出院,49天疫情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等级“双下降”。截至3月12日,全区连续391天无新增病例。区市监局桃花分局荣获“全国市监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健康保障对标服务为上。配套区级财政资金585.85万元,为居民免费提供1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建立健康档案41.15万份,建档率80.1%。组建66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18.3万人。启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工作,0-6岁儿童视力筛查率达91.5%。医疗配套坚持品质向上。区属七医院老年医学分院试运营,区疾控中心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改造升级朝阳卫生院等3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建成桃花卫生院热敏灸体验中心。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计生服务先进单位接受国家评审。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严抓不松民生底线。筹集资金4.23亿元(含中央财政直达资金),集中办好77件民生实事和人大代表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高质量满足保障刚需。进一步扩大就业创业覆盖面,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600人,“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127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4亿元。全年保障低保对象2397户3629人,享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0.87万,征缴医疗保险基金2.08亿元。累计发放残疾人补贴168万元、高龄补贴1993万元。大朝阳A5、西桃花河两处安置房3101户交房,1478套经济适用房交付。连续9届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建成2个全国标杆型、8个全省“尊崇式”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高水平回应治理所需。全省唯一“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果接受国家民政部中期评估。在第二届落笔峰全球论坛、第六届长江(国际)论坛上分享社区治理“西湖实践”,社区治理“2545”工作模式③作为创新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累计组建业委会(楼管会、自治委员会)624个,基本实现全区治理单元全覆盖。深入实施第三批“幸福微实事”,探索“幸福圆桌会”等居民自治新举措。
——常抓不懈安全红线。破解社会治安难题。强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打造南昌火车站一级警务站等16个治理示范点位。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建设25个智慧平安小区。组建区反诈骗中心,破获电信诈骗案74起,冻结止付涉案资金8506万元。建成筷子巷等三个标杆式派出所。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本完成“六清行动”④目标任务。“黑财清底”经验做法全市推广。全区刑事警情连续7年大幅下降。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98.22%,为历年最好。直面群众诉求问题。全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3%,实现“六个不发生”目标,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取得了信访工作历史性突破。受理人民调解案件456起,调解成功率100%。桃花镇司法所接受省委主要领导视察,得到高度肯定⑤。紧扣平安西湖主题。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全年“零事故”。建成“智赣119”消防物联网监控中心,全年火灾数同比下降24.7%。食用农产品“洪溯源”码使用率达90%,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达80.8%。全年受理消费投诉604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3万元。荣获全省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优秀等次县(区)。面对今年超历史警戒的防汛压力,出动1.02万人次24小时驻守赣东大堤,确保安全度汛。
(三)以一流的品质强素质,人文氛围更具厚重感
——让高尚文明主导价值取向。用榜样力量鼓舞人。全面推广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5.29万人次参与网上祭奠英烈活动,参与人数城区第一。积极开展典型选树工作,入选全国“退役军人服务站优秀站长”等一批先进模范。疫情期间,全区13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1600余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筑起文明“最美风景线”。以文明行为带动人。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列第八,创历史最好成绩。国贸阳光社区在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并获评全省唯一的示范标兵。大塉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我区编制的《从好习惯开始》教育手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站前路学校德育案例获评全国首批“一校一策”典型案例。南站街道铁路四村入选全省志愿服务典型。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更加完善,年报、公示企业1.32万户。
——让时尚文化引领潮流风向。文化供给品类丰富。实施“馆藏西湖”工程,原址修缮算子桥侧三处文物点,启动规划吴齐美术馆。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昌道情艺术作品。搭建文化共享舞台,以“人文大讲堂”等五大课堂为带动,全年免费公益培训1.5万余人次。朱紫巷西湖书房正式启用,兰宫路童书馆全面建成。科普体育品牌凸显。建成全市首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VR体验馆。里洲社区、桃花一村小学获评全省科普教育基地。荣获全省第三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市唯一。在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以124金、149银的佳绩荣获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两个第一”。在全省百县足球比赛男子组、田径比赛荣获一等奖。
——让崇尚教育成为社会导向。普惠教育赢得口碑。全年教育投入约6亿元。稳步推进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和站前路学校云海路校区建设,站前路学校华侨城部建成开学。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新增公办学位3983个。全区77所幼儿园,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占比达87%。建成21个校园VR创新体验课堂、6个校园创客空间。优质教学拼争奖杯。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增长5.75%。创新教学专业“订单式”等培训模式,教师参训率100%。争创10个“市级优秀名师工作室”。招收外地随迁人员子女787人,保障随迁子女100%入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省定标准,消除“大班额”改革完成年度目标。
(四)以一流的标准抓建管,城区环境更具舒适性
——以品牌化为标杆,城市更新大步迈进。惠民改造让老城复兴。全面完成丁公路以西等地块征收。争取老旧小区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2.51亿元和2021年度奖补资金1.16亿元,均为全市第一。投入3.32亿元,实施朝阳小区等25个小区改造,受惠居民1.83万户,南烟小区改造致力打造旧城复兴社区示范点。稳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绿色装点让家园温馨。完成4公里南桃花河两岸滨水绿道建设,占地9万㎡的朝阳中央公园对外开放。在主要干道实施绿化提升,累计更换绿植、花草45万余株。建成12处、1.52万㎡邮票绿地,全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绿地覆盖率38.9%。生态保护让环境清新。完成环保督查反馈及信访问题的整改销号,高标建成孺子亭空气质量监测站。实现全年空气优良率9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出境断面及赣江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为100%。
——以便民化为标志,功能提升稳步推进。功能完备提升便捷度。投入1.3亿元,完成象山南路、万寿宫周边综合改造工程。引入社会资本投资2.13亿元,新建6处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3068个。打通郭家庄路等2条断头路,完成朝高路等7条道路“白改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30座公厕。品质提级突出普惠性。在全市率先推动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荣获降低碳排放考核“优秀”等级。东书院等6个社区获评全省“低碳示范”试点社区。配套建设33个“1+5+X”邻里中心,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成7处社会足球场、38处公益性篮球场、羽毛球场。9个区属学校运动场地面向社会开放。
——以长效化为标尺,管理成效快步跟进。环境治理突出高效。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8项排名、执法管理年度考核均位列全市第一。创新实施“八个一遍”“四个全面”⑥行动。开展农贸市场百日攻坚行动,在全市率先实行猪肉冷链保鲜。不断提升城市智能系统识别效率,全年受理案卷23.84万件,整改率达到98.88%。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率先在全市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接受住建部专项培训班实地考察⑦。打造“门前责任制”星级评定示范路12条。成立区环卫公司,实现道路清扫保洁率、垃圾日产日清率、机械化清扫率“三个100%”。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6%;分类转运处理中心投入使用,规模全市最大。
(五)以一流的作风提效能,治理体系更具现代化
——忠诚作风得到发展锤炼。政治建设有高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区政府党组会议专题学习14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全面开展“彰显省会担当 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用好南昌“人才10条”,面向全国选调71名30岁以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接受监督有制度。积极落实人大询问制度和政协专题协商制度,组织20名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向人大常委会“四述”⑧,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全年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09件、区政协委员提案92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2.1万条,群众满意率达99.75%。依法行政有力度。全年召开区政府全体会议2次,常务会议25次,集体学法8次。受理区本级行政复议36起。全面完成民法典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积极试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成功组建新一届区法律顾问团。依法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高效作风直面实践锻炼。体制改革稳中求进。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挂牌成立区行政审批局,逐步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街道(镇)党政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实行限额管理。依法将首批68项审批服务执法权限下放到位,“办事不出街道(镇)”的政务新格局初步构建。政务公开进中求好。大力推进两级政务公开标准化,制定区本级26个试点领域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区政府新版门户网站如期上线,完成政务公开信息2.77万条,全区136项行政审批事项、205项公共服务事项、24项街道(镇)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公示到位。深入开展政务效能大提升,全省“好差评”系统群众满意率100%。创新政务服务“邮寄办”业务,受理邮递寄送业务253项。群众办事好中求快。推进“赣政通”试点建设,升级“赣服通”西湖分厅,新增服务事项58项,注册用户超过22万。将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实行“前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大力推行“智慧”办税新模式,95%以上涉税(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廉洁作风接受党性淬炼。带头节约过“紧日子”。实行“零基预算”⑨,全年预算在年初安排压减10%的基础上再压减15%。全力推进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核减资金8043万元。开展防疫资金、财政存量资金等专项审计。完成区属融资平台整合,国有资产收益同比增长12.6%。持续高压过“严日子”。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全年立案56件,查处作风问题143个;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各类谈话,覆盖1154人次。区政府及办公室发文总量压减5%,简报数量压减5%,廉洁担当作风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工作业已完成,全区“十三五”目标任务总体实现。五年来,我们科学应对经济下行的宏观压力,敢于直面急难险重任务的重大挑战,纵深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全力完成群众嘱托的民生心愿。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砥砺奋进、担当实干换来了西湖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
过去五年,我们一步一印拼经济,不遗余力、争金夺银,西湖实力之强前所未有。五年来,西湖各项经济指标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其中,财政总收入率先在全省城区突破1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连续提级进位。实际利用内资、外资总量分别增长167%、155%。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5%。五年累计签约重大项目254个,金额达到1974.32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同比增长86.68%,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届⑩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区,全市唯一。连续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桃花镇在全国千强镇榜单中连年进位,2020年跻身全国第98位,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百强镇,实现历史性突破。
过去五年,我们一砖一瓦抓建设,不畏艰难、独树一帜,西湖环境之美前所未有。五年来,西湖“一区两城”格局蔚然成型。老城改造发生历史性变化,累计完成棚改项目27个,征迁面积120万㎡,涉及1.38万户,5亩以上棚户区地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投入8.27亿元完成66个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惠及群众3.81万户;建成59个智慧平安小区,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5年稳步提升。黑臭水体基本消灭,“徐亭烟柳”美景穿越千年,江右商帮祖庭铁柱万寿宫涅槃重生,老城区历史文脉在重塑中绽放芳华。朝阳新城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常住人口已超20万,“地铁+快速路”的立体化交通基本形成,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备,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闪耀赣江东岸。
过去五年,我们一心一意办实事,不忘初心、顺应期盼,西湖民生之优前所未有。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筹集区级财政资金13.8亿元,为老百姓办好328件民生实事,让幸福成为全区人民的最大共识。我们坚持“困有所助”,全区2612户城镇脱贫解困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480元提高到735元,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我们坚持“劳有所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4%,位居全省第二;人均GDP历史性突破1.8万美元大关。我们坚持“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460个;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全覆盖;累计提供保障性住房2554套,0.76万群众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保障性住房数量全市第一;实施“幸福微实事”717个,受益居民近30万人。
过去五年,我们一点一滴树形象,不拘一格、海纳百川,西湖品牌之响前所未有。五年来,广大干部群众敢作善为、争先创优,荣获国家级荣誉十余次,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全国知名的西湖品牌。与墨西哥友人跨洋举办三届“墨西哥美食文化节”,让绳金塔庙会更具国际影响力。聘请奥运冠军许艳梅担任体育形象大使,成为全省首个设立体育形象大使的县区。引入总投资200亿元的华侨城文旅综合体,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临水文旅品牌。旧城改造工作迎接60多个国家党宾视察,西湖群众安居乐业的笑脸感动世界。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五年来先后走出了全国改革先锋邱娥国、全国十大信访干部高国兰等“西湖榜样”人物,树立起全区干部群众勤勉奋斗、甘于奉献的生动形象。
回顾过去的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西湖发展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制约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级不高、龙头引领不足等短板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建管、民生保障与群众更高期待还有差距;“五型政府”建设还需加强。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正面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目标
各位代表!建设人民满意幸福西湖,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军号角,我们将努力构建“一引领、两示范、三高地”的发展格局,即建设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引领区,争创江西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城市更新示范区,打造江西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文旅休闲集聚新高地、社区治理服务新高地,大步迈入建设幸福西湖的崭新阶段。
——在经济发展上,这是质效齐升的迭代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未来五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地区水平。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服务业占比对标国内一线服务业发达地区,规模体量位居全市前列。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为战略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动能更加强劲,投资、消费两大引擎并驾齐驱,历史文化消费、临水文旅消费、综合体消费为特征的区域性高端消费商圈规模初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在民生改善上,这是成果共享的升级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民生福祉改善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未来五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群众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文化、卫健等社会事业年均投入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完成不少于300件民生实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贫困群众实现动态清零。
——在改革攻坚上,这是统筹并进的发力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推动改革融入新发展格局,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未来五年,市场化改革持续走深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放管服”系统化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在城市运营上,这是建管同步的突破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城市功能品质达到新高度,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⑪、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区。未来五年,城市功能与品质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管理水平对标现代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数字化显著提升,管理手段机械化、市场化实现普及,“智慧西湖”城市大脑建设成效明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加彰显,八一馆、绳金塔、万寿宫等文旅品牌在全国更具影响力,“千年南昌看西湖”的文化记忆更加深入人心。
——在治理水平上,这是能力跨越的革新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治理水平跃上新台阶。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五型”政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保持在全省一流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等关键性领域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党的领导是“关键核心”,必须旗帜鲜明、对标看齐。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省、市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必须攻坚克难、抢占先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向质量更强、层级更高、结构更优迈进,加快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群众期盼是“使命所系”,必须全力以赴、落地见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西湖群众。
——改革开放是“不竭动力”,必须久久为功、跨步向前。坚持不以西湖为世界,而以世界谋西湖,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一批亮点特色工作在全市作示范、走前列。
——系统观念是“重要遵循”,必须着眼全局、协同推进。坚持全区“一盘棋”,加强对政府各项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彰显省会主城区主担当、展现西湖新形象新作为,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民生福祉改善、作风队伍建设,竭力打造“四梁八柱”,加快建成“幸福西湖”,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昌作出西湖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3%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同口径增长3%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左右;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各位代表,幸福就是对发展的最大褒奖!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在运用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不断丰富拓展新阶段幸福西湖的时代定义,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质量赢未来,让现代产业成为幸福的源泉
——优化结构支撑,突出产业对供给的适配性。提升产业层级段位。把创新作为带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加快抢占数字经济、现代商贸等发展“风口”。全年预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9亿元。推动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引导洪城商圈16个专业市场与直播平台、网红流量“强强联合”,力争推动500家传统商贸企业实现转型,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实体零售转型示范。按照中央商务区和现代商贸旅游区的定位,对接市级土地控规调整,重塑洪城商圈这一全国商业地标。突出楼宇平台定位。全力做强楼宇经济“立体工业园”,年底力争新增5000㎡商务楼宇1栋、亿元楼1栋。着力引进现代商务、信息咨询等高端业态,重点扶持天虹、滴滴出行等区域总部企业发展,加快颐高集团等总部企业落户,全力支持中粮大悦城总部建设,推动沿江总部经济带基本成形。彰显电商品牌地位。做强“一园两部”发展格局,力争区流量经济产业园全年孵化不少于20家成长型、总部型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网红100人,引进配套服务商5家。推动流量经济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抢滩大健康流量产业。加快建成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大关。
——做强内需支点,突出消费对市场的导向性。放大繁华商圈的“虹吸效应”。全力构建“北有环八一广场、南有华侨城临湖文旅、中有‘老南昌’历史文脉、西有朝阳滨江”的现代商圈新格局。加大对丽华购物广场、江西国际影视城等地标综合体招商力度,复兴八一广场商圈地位。以华侨城文旅项目为统领,加快推进玛雅乐园二期建设,力争主题度假酒店、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年底竣工,将象湖西岸打造成全省首屈一指的临湖现代文旅消费圈。以万寿宫、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主轴,整合周边井象风情商业街区、中山路商业街,打造历史文化消费商圈。联合朝阳天虹、西湖万达、中粮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江商业圈。壮大时尚热点的“造市规模”。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精心筹备第三届“梦想小街”电商消费节,每季度开展商贸应季促销活动,预计带动周边营业额超5亿元,力争培育1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全力做强“老南昌”特色本土品牌,提升“品香斋”等中华老字号市场竞争力。
——巩固项目支柱,突出投资对动能的持续性。项目跟进“全天候”。在建链、补链、强链和延链中实现全产业链招大引强。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央企、上市公司等税源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引,强力推进月星环球港、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全力抓好总投资64.9亿元的4个省级大中型项目、总投资311.7亿元的27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641.2亿元的61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年底项目开竣工率不低于90%。企业服务“全方位”。持续推行“不见面”审批,加快实施多审合一、多评合并,“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超90%,标准化“一次不跑”办理事项力争突破40%,政务审批事项法定办理时限压缩40%。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认真做好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进一步放大“政银企”融资平台,拓宽对接民营银行、股权等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二)与群众共呼吸,让美好生活成为幸福的写照
——这写照,是直达民生需要的暖心。大投入不负众望。在区级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1.86亿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安排4.5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补助等教育事业项目。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城镇低保人员补助标准上涨超8%。大力度回应期望。着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0.85万人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唱响“尊崇工作法”品牌,做好退役士兵生活和退役军人医保衔接工作。积极适应人口发展关键转折期需求,大力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建成养老床位1400张以上,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实现全覆盖。加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完成5所托育机构的备案登记。
——这写照,是拉升幸福指数的信心。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动摇。启动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特别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深入推进“健康西湖”建设,做好国家卫生城复审。完成桃花镇热敏灸小镇建设,在全市率先打响品牌。加快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积极发展运动协会,助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保障教育供给优质。全力推进教育网点布局均衡化,确保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竣工交付,站前路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完成主体施工,抚河幼儿园桃花路分园等4个幼儿园按期交付。提高“民转公”幼儿园办学水平,实现公办占比50%。吸引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设立百万级新丰奖学金。加快落实思政教育一体化,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思政课进校园制度化、常态化。涵养历史文脉气质。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做好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和主题宣传活动。落实好算子桥侧三处文物点保护举措。加快建成吴齐美术馆,推进市三医院博物馆运营使用,打造文化新地标。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智能导游功能全覆盖。积极配合铁柱万寿宫博物院建设,全力留住“千年南昌看西湖”的文化记忆。
——这写照,是治理能力跨越的决心。做强社区“职业化”的体系。完成第十一届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在新改造的老旧小区推进准物业管理,加快实施第四批“幸福微实事”。推广“幸福圆桌会”等基层自治模式,确保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果通过验收评估。践行安全“守护者”的使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对关键领域、重点区域、风险点位的分析研判、监管整治,坚决遏制各类生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洪溯源”食品实现全覆盖。继续探索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新模式。做好市级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程质量监督等职能承接。唱响和谐“主题曲”的旋律。积极融入全市“昌治久安”工作体系,建成区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力做好集资纠纷、医疗纠纷等领域的矛盾调解工作。加快派出所融警、信息化警务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健全完善“1+N”长效常治制度体系,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积极谋划“八五”普法。
(三)用精致提品质,让宜居家园成为幸福的见证
——以“绣花功夫”造就精美之城。用巧劲塑造管理图景。深入推进城市“管、监、养”改革,加快构建纵向联网、横向协同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制定市政设施等六大行业领域标准体系。力争环卫保洁市场化率100%,市政设施和园林养护市场化率超80%,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行动,力争实现道路保洁达标率100%,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前列。以韧劲呈现美观街景。采取“微更新”“渐进式”,全面整治516条背街小巷,确保门前管理责任制覆盖率达到80%,路灯亮灯率96%,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深入开展16个专业市场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五化”⑫目标。用实劲书写生态美景。全面完成省环保督察35个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四尘三烟三气两禁”⑬整治,确保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空气优良率逐年提高。严格贯彻“河湖长”制要求,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加快建设朝阳足迹公园,打造广场南路等5处邮票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绿化覆盖率44%。
——以“工匠精神”成就高端品质。城市更新突出改善。持续实施西桃花河改造安置房和朝阳片区新建安置房项目,惠及户数1976户。加快完成总投资5.69亿元的桃苑三区等51个老旧小区改造,指导10个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同步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继续推进C、D类危旧房整治,全力做好丁公路以西等历年旧改遗留收尾工作。加快一批新型“1+5+X”社区邻里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15分钟生活圈”服务覆盖现有社区。功能补齐力臻完善。大力实施朝阳片区新建安置房周边规划路等3条道路建设。打通丰物路等2条断头路,对朝阳新城34座桥梁进行全面检测,畅通城市交通网“微循环”。全力缓解“停车难”,新建设4处停车场,新增泊位1000个以上。建设24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80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推进永乐路、海珀悦庭农贸市场投入使用,不断织密社区周边生活网点。
(四)抓作风强效能,让砥砺奋进成为幸福的底色
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区政府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贯彻到政府工作全流程。
——始终把为民服务记在心中。加快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办好2021年区人大代表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积极执行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简政放权总数量年底占比超30%,全力打造“30分钟政务圈”。提速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再造,制定规范高效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全年政务公开不少于2.8万条。升级赣服通西湖分厅4.0版本,新增10项民生高频事项,着力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有序下放低保审批权限,在街道(镇)设立社会救助窗口统一受理救助申请。不断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效率。
——始终把改革任务扛在肩上。深入推进市县(区)同权改革,对市级下放赋权的事项100%承接到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类似职能单位、小散弱单位整合,全面清理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健全街道综合执法体制,加快35项行政执法权力下放。试行街道(镇)职责准入制度,对下放职责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区政府统筹划转。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统一管理,完善区级投融资平台管理制度。
——始终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持续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政治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推动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走深走实。有效把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严控非刚性、非重点项目、“三公”经费支出,区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在年初预算压减的基础上,年终决算不高于2020年水平。深入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实行“双监控”。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只争朝夕、砥砺奋进,持续彰显省会主城区主担当,展现西湖新形象新作为,为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昌作出西湖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100周年诞辰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区19条”:区政府制定的《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西府发〔2020〕9 号),分为稳定就业岗位、强化社会治理、保障民生投入等19条。
2.央媒大力宣传:3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用时2分多钟,报道我区一手抓防疫,一手鼓励复工,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难关。
3.社区治理“2545”工作模式:“2条路径”即治理精细到小区,服务精准到群体;“5种分类”即将全区629个小区分为单位型小区、老街坊小区、保障型小区、安置型小区、商品房小区等五种类型;“4个机制”即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项目化公众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差异化服务、生活服务组合等4项机制;“5项成效”即从“不愿管”向“一起管”转变、“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各自干”向“齐心帮”转变、“老土冒”向“国际范”转变、“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转变。
4.“六清行动”:即实现“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六个目标。
5.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11月26日,省委刘奇书记视察桃花镇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并给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法治内涵汇聚其中”的高度评价。
6.“八个一遍”“四个全面”:“八个一遍”即环境卫生清扫一遍、楼道庭院清理一遍、道路绿植清洗一遍、脏污墙面粉刷一遍、市政设施修整一遍、标志标线施划一遍、街面秩序整治一遍、花草树木修剪一遍;“四个全面”即领导全面加强、人员全面上岗、力量全面充实、督查全面覆盖。
7.实地考察:10月21日,国家住建部城市管理执法处级以上干部(南昌)培训班赴我区国贸阳光社区城管工作站现场参观教学,城管工作站建设情况受到国家住建部一行人员高度肯定。
8.四述:即述职、述德、述廉、述法。
9.零基预算:即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科学的现代预算编制方法。
10.连续两届:即我区先后获评2016年度、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区。
11.韧性城市:即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12.“五化”目标:即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
13.“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行动:即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专项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