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区“五上”企业总体情况
(一)在库“五上”企业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区共有在库“五上”企业581户,列全市第8。其中,有资质的建筑业133户,列全市第4;规模以上工业190户,列全市第7;房地产开发经营业31户,列全市第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43户,规模以上服务业68户,均列全市第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16户,列全市第10。
(二)1-9月“五上”企业新增情况
1-9月,新建区共新增一套表法人单位28户,占全市的比重为4.9%,新增数排名全市第10。从单位构成情况看,新增批发零售业13户,列全市第4;工业5户,列全市第7;房地产业1户,列全市第8;建筑业7户、服务业2户,均列全市第9。
分乡镇看,江西新建经济开发区12户,占全区新增数的比重为42.9%,列全区第1;长堎街道新增7户,占全区新增数的比重均为25.0%,列全区第2;望城镇新增3户,占全区新增数的比重为10.7%,列全区第3。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新增“五上”企业工作成绩一般,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后劲开始不足,年度新增(“五下”转“五上”)申报后还有排名下滑的风险。
一是区域经济总体不够活跃。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可挖掘单位不多,“准五上”单位数总量不大,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数量偏少,没有领先优势。
二是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新增单位中,绝大多数都是刚达标准的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很少。小型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易出现本年进次年退的情况,自身发展不稳定。目前在库企业中,有较多预计年底不能达标的企业,需退出“五上”库,特别是工业和批发零售业。
三是新增“五上”企业后劲不足。从近几个月申报看,全区新增“五上”企业均在5家以内,预计年底符合入规标准的单位数小于去年的小进规数量,可挖掘、培育单位数量偏少。
三、工作建议
“五上”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是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切实做好新增“五上”企业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营商环境,导入新的增量。“五上”企业是市场主体中已上规模、处于金字塔顶尖的那一部分,产业带动力强、经济贡献度大。招大引强是快速导入“五上”企业的有效方式,行业主管部门要因企施策,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打通政策红利惠及“最后一公里”,帮助扩大规模,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在培育市场主体中,强化行业、产业政策扶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更多人在新建区创新创业,孵化培育更多有效且实际经营的市场主体,夯实“五上”企业成长的土壤。
(二)立足现有企业,拓展主辅分离。针对当前现有有一定基础的市场主体,综合采取政策扶持、税收奖励、动员引导、宣传造势等措施推动壮大达标和分离达标入统。建议对辖区内的各类大中型企业和单位进行梳理,对内部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安保、卫生保洁、网络维护等辅助性活动进行剥离,单独注册为法人,推进升规入统。辅助性活动规模较小且具备成熟条件的,还可将多户企业或单位的相关辅助性活动剥离后合并,集中提供安保、保洁等便于集中管理的服务,便于做大企业规模。
(三)瞄准新型业态,力促升规纳统。当前数字化经济、电子商务已成趋势,推动电商企业入库,成为批零业增长的有力支撑,要寻求行业协会的配合,整理新建区新型业态企业清单,畅通企业入库渠道,有序纳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企业。
(四)狠抓入统摸排,加强培育监测。以五经普“地毯式”单位清查为抓手,摸清各行业企业存量,对尚未升规入统企业分类排队,结合税务、住建等部门信息,扎实开展跟踪联系、政策宣讲和入统动员工作,制定“准规上企业信息库”,紧盯短板强化培育,把有前途的小微企业和大个体作为优质资源来看待,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对已达标但无入统意愿的对象,要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做好动员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应统尽统不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