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v177962-0203-2021-0002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新建区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1-08-16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扎实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藏粮于地稳粮增效
  • 浏览量:
  • 字体【      】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区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加快农业强区步伐、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一、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点多面广推进难。高标准农田涉及千家万户,点多面广,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进行土地平整,标准格田,需要打破原有土地界限,进行调田,重新分田,群众有思想顾虑及繁杂的矛盾纠纷,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二)标准严格工期短。因为当前农田耕作、运输及收割都是使用大型机械作业,素土路面及砂石路面难以承载,基本上一到二年后损毁严重,难以发挥建设效益。根据省高标办的有关文件,要求各县区严格控制水泥路硬化比例,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当年项目当年竣工,受耕种限制,农田建设黄金施工期只有4个月,且施工期间受纠纷、天气因素影响很大。

(三)基础薄弱管护难。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许多建好的工程由于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一些项目工程在建设当期当年,无论工程的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形象,都可算得上是精品优质工程,一旦后续管护工作跟不上,工程破损扩大,高标准就会转化为低标准。一些通过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也由于后期管护不到位,导致整理好的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方式

建机制。成立了由区级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相关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区高标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下达任务、督察调度、情况汇总及资料收集上报等牵头抓总工作,并抽调高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技术骨干集中办公,分片包干负责。定制度。出台了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文件、组织机构设置等相关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保障项目实施推进。优投入。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助推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打乱农田,进行平整格田,存在大量的调田分田工作,工程量大,矛盾突出,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瓶颈”,为此区委区政府安排60元/亩用于乡镇协调工作经费,其中30元/亩用于调田分田,矛盾纠纷处理、青苗补偿经费,对于能按时完成项目建设的乡镇,再奖励30元/亩,另外区财政还每年按15元/亩标准,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极大地保障了高标准农田项目长期发挥作用和调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二)强化宣传沟通,提升群众参与意识

加强宣传。该区共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宣传册1.3万份,进行政策宣传,并下到各个乡镇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种田大户进行座谈,掌握制约生产的因素,群众意念,并宣传高标准农田相关政策和建设效益,提高农户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调查。实行社会满意度调查,做好群众满意度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前,该区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采取现场访谈,发放问卷调查,形成专题报告并组织专家评审,充分征求农户,村组干部,乡镇党委政府、公安部门意见,确保项目宣传家喻户晓,为工程建设保驾护。

(三)严格项目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口

规范招投标。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严格履行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精选施工队伍,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施工期间,该区在项目乡镇设立分指挥部,和乡镇分管领导、技术人员对工程进度、质量加强监管,不定期召开施工管理协调会,解决问题,督促进度,确保质量。二是强调监理职责,要求项目总监、专监到岗到位履责,严格质量控制,并定期对监理、施工单位进行考核考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奖惩措施。三是建立督导检查记录,对每次巡查出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到位,并提供整改报告。

(五)落实建后管护措施,确保工程长久受益。

为确保工程长久运行受益,该区下达了管护责任状,项目业主与项目乡镇签订了管护移交协议书。明确项目乡镇为管护主体,负责管护检查指导督促,项目受益村组为管护责任单位,落实具体管护人员及措施,同时区级财政在协调管护工作经费中按15/亩下达管护资金。

三、取得的成效

(一)耕地质量大提升。三年来,我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辅以土壤改良工程,通过测土配方,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对项目区内农田进行了全方位的提质改造,效果显著。其中,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3等,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7等,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6等。共计产生新增耕地533.97亩,旱改水75.129亩,新增粮食产能788.3613万公斤。

(二)规模农业上台阶。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建设成为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道路通四方”的高产稳产农田,通过田块小改大,渠系排灌分家,桥涵管闸配套,道路硬化顺畅,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发展现代规模农田奠定了坚实基础,由过去无人愿种的低产田改为抢着承包流转的“香饽饽”,流转率显著提高,农民受益明显。如我区昌邑乡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近2万亩,地处二十四联圩最低洼处,十年九涝,“靠天收谷”。除几条骨干道路、主排渠外田间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农民种植、施肥、打药、收割全靠肩挑手提,机械程度低,生产力低下。通过项目实施改造后,实现了排灌沟渠配套分家,桥涵管闸设施齐备,道路四通八达,田面全部平整为6-10亩标准格田,既保证了高产稳产,又提高了机械效率。

(三)洪汛之年保丰收。我区下新建区片区中联圩、昌邑、铁河等地区以鄱阳湖滨湖平原地区为主,是我区的主要产粮区,去年的特大洪水对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是一次很大的考验。由于地势低洼,汛期全面受淹,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将田块进行大面积平整,按主、支、斗、农四级排涝全部进行了改造完善,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在洪水过后,我区立即启动排涝系统,全面开展生产自救、抢收补种工作。尽管今年4-5月份雨量较往年偏高,但未发生大面积农田被淹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