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新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按照“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监管质效,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安全底线,强化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较好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为促进新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监管、重整治,筑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今年共检查农贸市场162个次,商场超市5168家次,经营户9352家次,餐饮单位2476家次。二是加强食品监督抽检。今年共计划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000余批次,检测样本量达到6份/千人,远高于创建标准4份/千人,截至目前已抽检2143批次(食用农产品1024批次),其中不合格40批次,不合格处置率100%,抽检结果及处罚公示率100%。三是全力推进“守查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261家次,累计发现风险隐患526余个,已整治到位506余个,立案查处22个,移送公安机关2个(已立案)。四是坚持“最严厉的处罚”。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72起,已办结45起,罚没款共计27.344867万元。五是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今年3月份,我区2家食品生产企业、1家企业食堂、1家校园食堂、1家医院食堂、1家食品销售企业和1家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总部共7家单位代表南昌市接受国家评价验收,圆满完成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迎检任务,工作成效得到各级充分肯定。自2020年以来,新建区已连续3年荣获市对县(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第一的成绩。
2.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使用环节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药品使用单位190家次;开展药品监督抽样,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单体药店的抽验力度,共完成监督抽检65批次,尚未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开展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监管,截至目前,对1家在网络平台未开具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药店进行立案查处,罚没金额3万元;开展祛斑美白祛痘类化妆品专项检查;开展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涉疫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医疗器械经营领域“过票公司”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06家次,12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许可或备案,立案查处5起,罚没金额5万元。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对辖区6家气瓶充装单位开展“地毯式”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对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和中铁三局在我辖区的重大项目施工工地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排查;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钢瓶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6人,检查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单位57家,扣押未设置二维码电子标签的液化石油气钢瓶5个。
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对辖区内10家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督查;二是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查扣改拼装电动自行车7辆,立案4起;三是在企业开展首席质量官制度宣传,并及时送证书上门,与乾照光电、江西联塑等企业质量负责人现场交流沟通,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强服务、优环境,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1.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深入挖掘知识产权资源,将“恒湖小龙虾”“恒湖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交总局审查;南昌市地方标准《大塘清明酒生产工艺规范》和《大塘清明酒》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召开推广会,同时启动大塘清明酒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协助指导三家企业申报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试点,指导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申报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指导我区7家企业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选,帮助南昌新华电缆有限公司将“红谷”商标申报纳入南昌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
2.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开办服务。采取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高效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一窗、一表、一次、两小时”办结。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免费刻章、税控设备免费发放、免费邮寄等服务措施,持续提高企业满意度。截至10月17日,今年新设立企业5393户,比同期增长203.74%,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5000余套,节约企业成本160余万元。
3.加强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截至目前,12315平台共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10910件(去年同期285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其中投诉7496件(去年同期190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已办结7234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2.47万元(去年同期20.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举报3414件(去年同期94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62%),已办结3378件。
4.全面落实重大活动驻点安全保障工作。实行对大型活动全程进行驻点保障工作,保障新建松湖龙舟民俗文化节、英雄联盟城市赛、西山庙会民俗文化节、“好新建 美生活”等大型活动现场食品安全,每日安排不少于10名执法人员对活动周边开展不间断巡查检查,组织第三方专业检测团队将流动快检车进驻活动现场,对食品进行快检600批次,抽检200余批次,圆满完成各项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严执法、重实效,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1.坚持依法行政,严惩经营违法行为。严格监管履职,充分发挥执法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引领、保障和规范作用,今年共立案114 起,其中销售不合格食品案件26件,销售假冒农资产品案件6件,非法电动车改装案件4件,无证无照经营案件2件,虚假宣传案件1件,目前已结案80起,罚没金额67.11万余元。
2.聚焦质量检验,强化计量公平。以企业诉求、群众心声为导向,重点围绕食品(包括茶叶、月饼、米、面粉、调味料、熟肉制品、冲饮类食品、食用油、杂粮、小食品、方便食品、包装饮料等)、日用品(包括化妆品、洗发液、沐浴露、合成洗涤剂、抽纸、垃圾袋等)、农资建材及其他(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电线电缆、油漆涂料、润滑油等)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查。对辖区大型商超内茶叶、月饼、保健品是否过度包装进行抽样检验;规范电子秤使用管理,组织开展贸易结算用电子秤百日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230余人次,检查商户1300余家,检查电子秤1500余台,查获作弊秤30余台,已责令商户立即整改到位,进一步提升商户的计量意识,保障了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
3.严肃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开展了2022第四批次、2023年第一批次、2023年第二批次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工作,撤回158件,申诉24件,企业注销1件,完成率100%;开展家电市场、玩具、化妆品知识产权侵权专项整治行动、商标专项执法整治行动,责令改正9件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立案3起商标和专利专案,处罚2.6万元,受理4起专利调解案件4起,已办结1起。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恶意投诉数量增长迅速,基层人员处理难度大。根据12315、12345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投诉数量成倍增长,仅2023年上半年,我局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近万件,其中以“打假”“维权”为名发起的“职业索赔”恶意投诉举报超过一半,“职业索赔”逐渐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式化的特征和趋势,在当前强调作风效能建设的大环境下,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在应对职业举报人的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被投诉、被问责的风险。
(二)基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于上级推出的创新服务举措,自行组织落实能力不足,往往都是等待上级部署,推进较为滞后;缺乏本地创新举措,自在全省率先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食品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后,今年暂未推出其他创新举措,为民为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2024年工作打算和举措
(一)全力抓好“两个”试点。一是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工作。加快落实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加大对我区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走访,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开展专利申报,增加专利数量;大力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知识产权尤其是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培育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协助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质量强区”战略,规划引导企业构建以主导产业为依托、骨干企业开拓带动、中小企业后续跟进的品牌培育链,进一步打响新建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助推新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推进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积极完善领导小组协作机制,形成政策联动、产业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服务有机产业发展;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平台制作各类宣传片,扩大有机产品影响力;加大资金扶持,提高农业企业申请有机认证积极性,有机企业获证数量连年递增,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2024年后顺利验收通过。
(二)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一是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夏季食品安全、餐饮专项检查,继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二是严格药械安全监管。继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工作,做好药品、医疗器械抽检工作。三是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开展城镇燃气、压力管道等专项安全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推进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四是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落实重点工业产品、成品油等的监督抽检计划,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实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三)强力维护市场秩序。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全面提升办案数量和质量,坚决防止市场失序。强化价格执法。聚焦降费减负,加强猪肉和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欺诈行为,加强殡葬、水电气暖等行业价格收费监管,减轻群众负担。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案件查办力度。
(四)积极解决热点问题。坚持市场监管与消费者同心同位、同向同行,让维权解忧更加便民,让服务民生更可感知。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维权制度机制,抓好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强化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畅通12315诉求渠道,拓展12315“五进”、绿色通道等基层维权网络,提升办结率。大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旅游市场不明码标价、不履行价格承诺、加油站油品质量不合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旅游餐饮和特种设备安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强化打击假冒伪劣综合执法、知识产权执法办案。加大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制售三无、冒名、劣质商品等行政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