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6日在新建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新建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成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建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疫情冲击以及世纪罕见的特大旱情,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全面贯彻“强省会”战略,紧扣全市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和“两个大幅提升”目标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打响‘上安领’新建当自强”十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持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积蓄、“好”的趋势愈发显著。
——面对大疫大灾,全区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人民至上的安全线更加牢不可破。沉着应对来势迅猛的“3·16”突发疫情,万名医务人员、机关干部、人民教师、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群众逆行出征、奋战一线,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担当,科学精准防控,用43天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打赢了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成功处置了7、8月份新一轮输入性疫情,没有造成一例社会面传播,并有力支援了兄弟县区防疫工作;承担了全市2个方舱医院建设,为省市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高效应对百年一遇的夏秋冬连旱灾情,紧急启动外河引水、跨区调水,修浚引水涵闸、输水渠道,抢灌基本农田12.59万亩,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
——面对疫后大考,全区上下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稳中向好的基本盘更加强韧坚固。全力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低迷和疫情等因素交织叠加影响,聚焦“项目大会战”,梳理了年度投资超400亿元的项目盘子,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50个,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10.64亿元,全区经济运行以进固稳、拔节起势,稳中求进的步伐坚实有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左右、6%左右。
——面对重责大任,全区上下奋勇争先、务实担当,舍我其谁的自信心更加果敢坚定。全面打响“上安领”战役,塑造“新建当自强”文化品牌,全区党员干部以争先创优、赶超进位的奋斗姿态,愈挫愈勇、愈难愈进,以成绩和荣誉书写了新建新坐标、新形象。联圩镇秋粮抗旱保收工作得到央视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以及国家领导的肯定;全省首创“政企通”综合服务平台和“五通”1型政务服务新模式,被省委改革办列为“2022年全省探索和推广改革项目”;北林社区开放式小区品质提升和围合管理相关经验,得到省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等等。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县级先行标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区)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
一年来,我们对标中央和省市要求,真抓实干、竭心尽力,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我们坚持不懈稳增长、促转型,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数字经济规模壮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新增网信人才实训基地等数字经济项目10个,投资额达33.3亿元。数字基础持续夯实,完成5G基站建设773个,5G信号全区覆盖率达91.5%。数字赋能加快推进,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全区44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安装轨迹监管终端95套、农机具智能终端1733台,实现作业面积、轨迹全程监管;发展“上云上平台”企业1153家,开展“5G+智慧工厂”试点示范,南昌龙然实业等13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两化融合企业。数字智能应用积极拓展,“数字大田”“宁王朱权墓VR展示”“智能制造+沉浸式消费体验”等数字场景丰富多元,《江铃汽车5G+智慧汽车制造》荣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智慧工业赛全国一等奖。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紧紧围绕“1+2+1”2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以上,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05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区90%以上,产业发展进一步集聚。标洪汽配、众城汽车等4个配套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乾照光电、中电数字等21家电子信息企业开展智能化设备改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档升级。首批南昌产“大国重器”——盾构机在我区轨道交通产业园成功下线。首次2家企业列为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企业获评2022年全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3家中小企业获批全省产融合作重点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3中小企业28户,较上年多出23户,实现历史性突破。
现代农业稳步向好。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45万吨以上,蔬菜产量9.28万吨,冬种面积44.95万亩,生猪存栏30.65万头、出栏58.22万头,全面完成粮食蔬菜等生产保供任务。农业产业特色发展,鲜食葡萄、玲珑黄菊、芦笋种植、小龙虾养殖等农产品基地规模渐成;创建市级示范田园综合体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打造市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区现有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96家、市级以上示范社5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9家。完成药湖联圩涝区治理、五星圩水毁修复等27个水利工程建设,灾害抵御能力有效提升;2021年度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分通过市级验收,省级考评成绩优秀。
第三产业企稳回暖。全力稳市场、旺消费,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补贴1200万元,助力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85.86亿元,同比增长11.9%。新建城万达广场顺利开业,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8家,商贸服务逐步完善;小鹏、比亚迪、华为AITO等多家品牌汽车4S店顺利入驻,全区限上汽车零售额增长12.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75%。电子商务加速融合,江西巴夫洛供应链等2家企业获评2022-2023年度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全区限上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45%。再添渤海银行成功入驻,全区银行机构达22家;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企业融资信息档案;累计发放“财园信贷通”“科贷通”“财农信贷通”等贷款10.6亿元,惠及企业1286家。文旅活力持续恢复,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乡村旅游风光带创建,新增规上文化企业4家,江西汪氏蜜蜂园成功入围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我们坚持不懈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改革创新担当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脱钩移交,盘活经营性店面等存量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助推平台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审批时限由三个月缩短至十个工作日,壕门电子等项目拿地后三个工作日实现开工,该项创新举措被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启动自然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3942户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同比增长31%;中至科技获批省级“瞪羚”企业,联大高科、申宝汽车等5家公司被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进“双千计划”4“双高创新人才”5“洪城技师”等人才培育,江西科骏实业等2家企业获批南昌市博士科研创新中心。
对外开放奋发有为。积极参与南昌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主动融入世界VR产业大会,加强与广东省七市交流,对标广州市增城区奋力追赶,与高安市构建结对合作,全年新增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额221.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的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绿色建筑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东佳信、华讯方舟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昌泊希新材料、索瑞世巧克力等项目完成升级改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营商环境争先作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赣服通”新建分厅5.0版建设,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联合验收率由24%提升至100%;涉税审批事项前移,办税时长压缩80%以上。在全市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出“第三方合规评估机制”“周末法院”和“诉事速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企业大走访”及“暖心护企”专项行动,对3.2万家市场经营主体走访实现全覆盖,解决企业反映诉求和问题线索1446条,办结率为99.5%。创新开展“周末亲清行”常态化联系帮扶企业活动,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兑现惠企金额7.3亿元,惠及企业1670家;落实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政策金额11.9亿元,惠及纳税人约7.48万户次。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扶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市场主体1.5万余户;新增“五上”6企业141家,增长31.8%。
(三)我们坚持不懈精建管、优环境,城乡魅力日益彰显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全面推进新建城、九望新城、市政公用城周边等片区道路建设,江中路、望北大道等10条道路全线通车,文台路、兴业东大道等6条道路加速推进;梦山北大道、山丹路、新城大道3个市级“胡子工程”提前销号;敏学路、麦山东路等5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全力配合西二环高速公路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用地交付。加快城市更新,投入25亿元启动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投入2.2亿元完成1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提升城市品质,重点打造城市休闲空间5个,建成绿道8公里,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1台,改造城区公厕4座,实现主次干道装灯率100%。精细城市建管,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环境八大整治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新建文化中心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博物馆工程均荣获建筑领域最高奖项——鲁班奖。
乡村面貌再换新颜。投入9.27亿元全面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19.3公里省道、69.5公里县乡道“白改黑”任务超额完成,西圳线、石梅线、梦山公路等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顺利完工;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和村道路面改造拓宽工程120公里,实现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5%以上;危桥改造14座,道路安全防护工程完成20公里,全区农村路域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美丽乡镇村庄建设,打造“梦飞田园”“丰产河”“蓝泥湾”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共同富裕样板村53个、村点整治建设任务260个,其中象山镇河林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望城镇、溪霞镇获评江西魅力乡镇,全区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抓实生态环保问题整改,2021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销号率100%。PM2.5、PM10均值分别为23.3、47.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分别下降4.8、9.1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力推进前湖水系水环境治理工程,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取得“前湖水更清”的阶段性成效。大塘坪、金桥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全区1个县级和6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序推进废弃矿山复绿,完成28座废弃矿山核查,全区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环境事件。提升乡村道路绿化11公里、县级道路绿化9.8公里,溪霞镇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镇。
(四)我们坚持不懈惠民生、保稳定,社会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更实。始终把民生需求摆在首位,民生支出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达82%。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拨付衔接资金0.6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9个,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540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开展“百场校招”等招聘活动64场,实名制签约1.26万余人。构筑农民工“温暖之家”的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报道;自主研发“新建区就业供需一体化服务云平台”,获得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社保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发放城乡低保金1.51亿元,高龄补贴1579万元。区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完工,长堎街道、望城镇2个嵌入式养老院建成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区“六类”老人7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敬老院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养老体系更加完善。省庄花园、文全花园、玲岗花园、幸福家园212.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1.4万余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11套(间),保障了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公共服务更优。教育基础不断优化,新建经开区第二中心学校等3个项目建设完成,新建二中提升改造等7个项目持续推进,新增中小学学位1800个、普惠性园位1560个;组建9个城乡教育联盟,撤并46个农村教学网点;全面落实“双减”8政策,扎实推进教学改革,高考录取名校、“985”“211”人数和一本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统筹区财政及各方面资金约6000万元,成立新建区教育发展基金,全社会助学兴教氛围更加浓厚。区人民医院二部加快建设,长堎街道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建立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16个乡镇卫生院联合的医共体,医卫服务稳步提升。医保报销打通省级平台,乡镇卫生院医疗管理系统与医保系统双网融合,患者就医结算时间大幅缩短;取消生育保险申领限制,完成托位数1970个,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数。新建城体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体育场地102个;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荣获7金5银6铜的好成绩,为全区、全市争得了荣誉。成功举办“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200余场,6家“孺子书房”竣工并对外开放,小品《太阳照常升起》荣获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社会大局更稳。深化平安新建建设,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66项试点工作,推进“雪亮工程”9“智慧小区”建设扩面升级。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全省“五星级”“四星级”幸福社区4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破获刑事案件400余起,重特大恶性案件连续两年实现“零发案”,全区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指数排名前移。建立“源头稳控、中途查控、劝返管控”闭环保障体系,分批化解恒大、新力、绿地等逾期楼盘涉稳风险,信访积案化解达到98%,党的二十大期间取得了赴京“零上访”“零登记”“零滞留”的好效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攻坚战,实现了森林防灭火“三无一确保”1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效应对了各类风险考验。
(五)我们坚持不懈提效能、优服务,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组织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19次,法律顾问制度延伸至村(社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决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二届一次、二次人大会议代表建议共办理133件、办结率100%;二届一次、二次政协会议委员提案363件、办结率100%。
政府服务全面提升。加快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区“12345”热线办整合“问政江西”、赣服通、公安非警务类等政务服务热线,全年累计受理诉求6.58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96%。启动新建区首届政府开放周活动,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全领域走深走实。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优化升级“政企通”2.0版,推动行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作风效能持续优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政治谈话;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整顿“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2起5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4起2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人,作风建设不断深化。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等工作高效开展;拥军优属、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妇女儿童、外事侨务、老干部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审计统计、机关事务、供销、档案、气象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老龄慈善、工青妇、残疾人、工商联、红十字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企业家、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新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基础不强、集聚效应不显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政府系统的工作作风、担当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速新建崛起,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动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强省会”战略部署和全市“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保持“打响‘上安领’新建当自强”的精神状态,立足打好经济运行突围、项目建设提速、疑难问题改革攻坚“三场硬仗”,强化作风效能、营商环境“两大保障”,守牢信访稳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三道底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干快上、攻坚克难,加快全面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幸福现代化新建。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速略高于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在夯实经济基础中稳健前行
坚持项目带动,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投资“压舱石”“助推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持续抓实项目建设。加速项目建设,继续加快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万吉物流枢纽基地、昌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续建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推进昌九客专、赣抚尾闾、G320改道等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力项目谋划,紧扣中央、省、市、区“十四五”规划,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教育卫生等领域精心谋划项目,计划安排年度重大重点项目239个,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前期,全力以赴抓要素、强保障,推进审批流程应减尽减、审批系统应联尽联、审批事项应合尽合,加速完善各项开工前置条件。加强资金统筹,用足用好中央预算类投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争取中长期贷款等资金。加快引进一批社会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持续拉动内需消费。深入实施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全面巩固消费市场回升势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新增限上企业45家。加快引进中高端餐饮服务、酒店住宿及头部零售企业,丰富消费业态,推进商业服务综合体品质提升,力争引进1家五星级酒店。持续推进乡镇商贸服务中心、村级便民商店建设改造,打造3个“三星级”以上城区农贸市场。围绕重点节假日和消费热点,鼓励引导汽车、家电、商超百货等零售企业促销让利。做好省市级电商示范企业创建,力争全年网络零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市级以上电商示范企业达5家。
持续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培育新型个体工商业态,鼓励网络主播、网约车、灵活用工等从业人员办理个体工商户,力争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5万户。支持各类企业稳岗生产、恢复产能,引进一批物业服务、现代物流、培训康养等经营企业,推动规模较大、主营业务收入较多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小升规”企业帮扶,力争新增“五上”企业取得新突破。厚植市场主体发展土壤,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推行“一照多址”改革,持续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
(二)着力抢占发展赛道,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开创新局
坚持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促进园区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推动先进制造业固本拓新。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持续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首位度,巩固提升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拓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赛道,以天臣新能源储能电池、钠创新能源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引爆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依托中至数据、工控云创港、科骏VR科创城、九望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打造一条地铁沿线数字经济带。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工程,引导林恩茶业、江西五十铃等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培育3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
推动工业园区融合出彩。做大做强经济主战场,持续优化新建经开区产城规划和功能布局,推动工业一区、望城新区、九望片区“三区协同发展”。工业一区加快“退二进三”11,注入优质企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同步拓展商贸服务新业态,推动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望城新区启动罕王路等9条道路建设,加快璜溪大道等5条主干道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园区形象整体提升;完善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教育配套,加速休闲娱乐、体育文化、餐饮购物等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九望片区科学谋划片区功能和产业布局,融入南昌未来科学城概念规划,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深入开展低效用地盘活和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力争清退低效企业6家,收储土地400余亩,转型升级企业10家。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总部经济”12“楼宇经济”13,重点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来区设立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持续推动西部物流园规划建设;引进4S店、建材、金融外包等多业态入驻,推动鑫润物流园建设扩规升级;加速仓储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线上线下互动、城乡相互促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人力资源、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健康、家政、物业、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力争引进银行不少于1家,企业股改2家;持续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提升金融助企纾困质效,不断强化金融支撑。
(三)着力改革开放创新,在挖掘发展潜能中孕育新机
坚持以改革破壁垒、以创新添动力、以开放拓空间,提升塑造变革的能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改革向深度拓展。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最多跑一次”“办事不见面”“拿地即开工”等政务服务改革;落实简政放权,推进“一站式”审批服务;开展“周末亲清行”常态化联系帮扶企业活动,采取“三请”14方式,努力构建“亲而有度 清而有为”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通过兼并整合、产权确权、资产盘活等方式,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力争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不少于1家。细化宅基地审批监管,推进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做好土地、林地流转工作。继续深化财税体制、人才发展、医药卫生、市域社会治理等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创新向广度延伸。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开展优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运用,申请发明专利180件、转换科技成果15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5亿元以上。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完善高端人才奖励机制,加大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倾斜,搭建校企人才输送通道,不断吸引高端人才为新建发展蓄势。
开放向精度问效。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主攻方向,梳理行业前端材料、中端制造、后端市场等各细分领域全景图,制定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瞄准新能源产业缺项、弱项,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恒万新能源电池、旗鱼新能源充电桩、典名科技锂电池注液机等跟踪谋划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引进海信视像、浪潮南昌数字谷及新建智慧园区等一批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加速新建在数字经济上弯道超车。深化与广东省七市战略合作,密切与高安市结对,发挥外埠商会、招商中介作用,开展专项推介、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152”项目5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5亿元以上。
(四)着力城镇扩容提质,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提升品位
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持续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匠心筑城中打造品质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推进长堎片区,新建经开区东部、北部片区,九望新城片区控规修编,加快实施江中路、四联路、规划七路道路建设,推动长堎、欣悦湖、望城、新建经开区、九望新城等区块连片成面、协同发展。统筹推进溪霞、西山等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开展11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加强《新建经开区区域竖向工程(优化)专项规划》成果应用,优化园区道路线形,推进城市建设更加美好。
聚力新城建设。坚持高标定位,加快九望新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规划布局。推进复兴大道、上饶大街、宜春大街等道路建设,西一环高速向城市快速路改造,着力拉开路网框架;尽快启动石埠大道征迁,积极争取320国道改道石埠大道,保障九望新城片区后续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省第三医院、昌西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统筹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注重新兴产业导入,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创平台、国际贸易、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打造集科创研发、智慧服务、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南昌市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强化基础配套。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区244个排水单元以及部分市政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地下管网混接、漏接整治;实施城区各内涝积水点的改造,持续加强涝区治理。加快推进祥云大道以南路网、宏图大道、春台路等9条道路建设;打通规划一路、吾悦广场南路等6条断头路,加快兴国路等3处跨乌沙河非机动车人行景观桥建设,畅通城市交通循环。扎实开展5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明矾路公园建设,推进礼步湖公园景观提升,重点打造城区3个休闲空间,建设9.8公里绿道、2个公共停车场,改造5座城区公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强精细管理。深化“马路本色”行动,加快完成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聚焦前中末端环节,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推广“掌上城管”APP使用,拓展智慧城市运用场景;加强餐饮油烟、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建违挡等乱象整治;加强背街小巷等路灯安装工作,实现“零盲区”;开展围墙围挡、违规菜地、空中管线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三农”互促中协同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促进农业高质发展、农村颜值提升、农民增收致富。
提升农业发展特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力推进5.7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面和产量,提升设施蔬菜、特色畜禽、特种水产产能和品质,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提档升级,推广“稻稻油”“稻再油”“稻虾养殖”等种植模式,创建粮油作物高质高效示范片区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建设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3个。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农副产品展销平台,做优做强农业特色品牌。加快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倡导“旅游+”“生态+”“休闲+”模式,建设一批种植采摘、民宿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施防贫保险、小额信贷、就业帮扶,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加大惠农政策兑现,落实稻谷、耕地保护、农机农具购置等补贴;强化农民技能提升,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扶持农家乐、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推广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集体产业型等发展模式,强化农村“三资”15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风气,涵养文明新风。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继续开展“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推进70公里县乡道“白改黑”、20公里道路安全防护、14座危桥改造及120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和村道路面改造拓宽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道路绿化、美化和安全防护水平。以“一整四化”16为基础,坚持示范带动和整体推动相结合,重点建设象山镇沙口河果蔬、铁河乡水产养殖、望城镇铜源峡文旅、联圩镇丰产河(二期)、西山镇文旅融合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51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健全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
打造文旅特色乡村。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西二环为纽带,推进溪霞怪石岭、象山森林公园等沿线乡村旅游景点整体提升,有效利用乡村振兴建设资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持续挖掘西山人文历史、江右商帮、餐饮烹饪等文化内涵,推进西山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汪山土库景区提升改造,引进专业公司策划运营,整合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等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大塘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重点塑造“北游大塘,南逛西山”的旅游印象。
(六)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在实现绿色低碳中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不动摇,大力加强防污治污、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加快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区。
加强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城区扬尘污染、餐饮油烟、露天禁烧、工业园区废气排放整治,确保全区PM2.5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深化前湖水系、乌沙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力做好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工作,持续开展“一住两公”17地块的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确保完成“十四五”生态修复任务35%以上。
推动绿色发展。严控能耗强度,遏制“两高”18项目盲目发展,加快重点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清洁化改造,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整区光伏试点和“光伏+”综合利用,深入实施开发区屋顶光伏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秸秆农用、循环回田”,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加快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完善生态机制。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环境准入,全力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推动河湖“清四乱”19、黑臭水体治理常态长效;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守护好绿水青山,保障生态安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终身追责制度,探索第三方治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模式,全面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七)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在强化公共服务中共建共享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夯实保障体系、办好民生实事、创新社会治理,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均衡优质供给。
兜牢民生底线。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3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持续开展“百场校招”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持续健全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监管系统,打造2个全省“五星级”幸福社区,3个“四星级”幸福社区。持续加大住房保障,做好住房租赁补贴和1500套(间)房屋实物配租。关爱帮扶困境儿童、残疾人、失独家庭等群体,强化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统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育明学校、新建一中等学校提升改造,启动昌湾、望悦湖等学校建设,引进省市教育品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持续优化农村教育网点布局,做精做优乡镇中心学校;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区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打造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品牌;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持续推进中小学“区管校聘”20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广分级诊疗就诊模式;加速区健康中心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省内高端医疗资源参与共建三级甲等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水平;继续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着力深化DRG2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积极引导全民健身,加快区文化中心改造提升,打造品牌文化场馆,建设4个“孺子书房”,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五治”22融合,强化网格管理和“智慧小区”建设,优化社会心理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平安新建,构建社会治理多元化共治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养老诈骗等犯罪活动,继续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涉众经济等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各类矛盾风险。从严监管食品药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在完成上述民生实事的同时,区政府通过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分别是:“孺子书房”建设,智慧停车建设,“雪亮工程”建设,断头路打通,老旧小区改造,公厕提升改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新建一中综合建设,长堎大道交通路口渠化优化,中海幼儿园室内提升改造,图书馆及文化馆室内提升改造,城市道路配套市政消火栓建设等项目,现提请各位代表审议。
(八)着力强化自身建设,在提升治理能力中勤廉执政
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保持“赶考”的状态,坚定“考好”的决心,永不懈怠、锐意进取,全力打造“五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把党的要求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实际行动和一流业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务实担当提效能。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执行重大决策部署闭环抓落实机制,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动“八五”普法,巩固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不断强化法治引领保障。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引导全区干部树牢担当意识,拒绝“躺平”,争当“干将”,让狠抓落实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特质。
清正廉洁优作风。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保持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审计监督,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监管。从严从紧执行“零基”预算23,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
各位代表!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幸福现代化新建不断奋进!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五通:政策通、诉求通、供需通、融资通、服务通五大板块。
2.1+2+1:一大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一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
3.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4.双千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江西省内重点培养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5.双高创新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
6.“五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7.“六类”老人:低保、特困、失独、重点优抚对象、高龄、失能的老人。
8.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0.三无一确保:无较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无人为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退二进三: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退二”就是对内环路以内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
12.总部经济: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13.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14.三请:请喝“一杯茶”,请讲“一堂课”,请开“一次圆桌会”。
15.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
16.一整四化:“一整”即综合整治,“四化”即责任网格化、管理精细化、参与多元化、督考绩效化。
17.一住两公:土地使用性质变更为住宅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8.两高:高耗能、高排放。
19.河湖“清四乱”:在河道湖泊附近禁止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等行为,保障河道湖泊附近环境的整洁。
20.区管校聘:“区管”即建立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校聘”则意味着建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新机制,落实中小学用人自主权。
21.DRG: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进行打包付费,不再按项目逐项付费。
22.五治: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
23.“零基”预算: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科学的现代预算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