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索引号: k482946--2023-002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南昌县教体局 生成日期: 2023-01-27
文件编号: 南政发〔2023〕1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浏览量:
  •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处(管委会、街道办),县政府各部门:

《南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昌县人民政府

2023年1月27日

南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县的目标,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构建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社区)为基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县263个村委会、136个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增加,全县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健康昌南和体育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及《南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多功能与综合价值。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身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继续深入推进南昌县全民健身工程,全县主城区 行政村(社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较大的行政村至少有两片以上的健身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的42.5%,城乡居 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5%,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5个以上,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三、 主要任务

1.构建便民利民的健身运动空间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聚焦群众就近、科学、多样化 健身需求,结合常住人口总量结构,与流动趋势相衔接,制定并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公园绿地、闲置场所以及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建设等工作, 优先规划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完善功能,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促进社区养老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的资源共享、功能衔接。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继续深入推进南昌县农民体育民生工程,大力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乡镇(街道)、 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各乡镇至少 要建有一个室外公共标准灯光篮球场。全力支持各地依托城市公 园、沿河沿湖沿江地带、郊野山地等良好生态资源,高质量建设 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骑行步道等城市休闲步道,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健身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方式,推进公园体育化免费向公众开放,着力推进城市社区 足球场地建设,按照每万人一个足球场的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在全县新建改扩建3个体育公园,补齐或更换200个 以上乡镇和行政村的全民健身场地器材。新建10个标准的风雨门球场。采取共建共享功能衔接的方式,在县洪州体育馆建设南昌县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推进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改造和功能升 级。研究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规划建设体育 设施应结合实际考虑和合理设置应急避难(险)功能,加强体育 设施更新维修与日常管理,探索体育健身设施“点长制”管理模式,保障使用安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事业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支持经营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充分发挥现有资源辐射周边和服务市民的能力。

2.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健身组织

完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发挥南昌县体育总会枢纽作用,引领构造全县各单位、行业和群众体育协会骨干,群众身边的社区健身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全民健身站点布局建设,夯实基层体育组织基础。到2025年全县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50个,引导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建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的党组织建设,支持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服务,树立骨干典型,促进基层体育健身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

3.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构建县级、乡镇级、村(社区)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积极参加和承办南昌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南昌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南昌市社区运动会、丰收节农民体育趣味运动会,支持县虎山龙舟队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龙舟大赛,擦亮我县体育的特色品牌。办好南昌县运动会和全民健身运动会、南昌县城市定向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养我县舞龙舞狮闹新春民俗大巡游和一年一度的南昌县庆国庆篮球联赛的品牌赛事活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举办线上赛事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融合赛事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跑(走)、球类、广场类、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气功、柔力球、 棋类等体育项目,普及推广舞龙舞狮、龙舟等民间民俗体育运动,丰富群众节庆体育运动,推动体育生活化。

4.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水平

健全科学健身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普及模式,开设线上科学大讲堂,组织开展科学健身服务“六进” (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加快我县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供针对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 况调查工作,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工作,提高达标测验覆盖率。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等级结构,不断扩大队伍规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能力培训,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力,提高指导率和市民满意度。到 2025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每千人有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全县263个行政村,136个社区都至少配有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构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活动。

5.促进全民健身重点人群活动开展

落实全龄友好观念,在开展全民健身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保障群众健身权益。

青少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要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预防和干预。建立青少年电子健康档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按照中小学生教育大纲,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中职)阶段每周至少2课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围绕“学游泳、防溺 水、强体质”目标,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掌握游泳技能。

积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支持将南昌县体育馆和 体育场综合构建成全县中小学生体育研学平台。将各体育项目的 课余训练纳入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各中小学校要加强青少年体育 训练,按照“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模式,创建含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代表队。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青少年业余竞赛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三大球活动,办好一年度的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促进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大力提升设施适老化程度,提升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和运动指导服务。鼓励在新建社区建设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服务中心,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加强残疾人健身指导、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引领作用,促进职工、 青少年、妇女等重点人群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将全民健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传统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6.推进全民健身,开放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优化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采取县队校办的训练,支持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承办县队的训练,形成一条龙训练体系,鼓励一批学校采用“一校一品”项目的特色,创建学校运动队,县教育体育局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学校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推动体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体医养融 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体育健身与卫生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 健全县级市民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提供标准化体质监测服务和慢性病运动干预,为参与体质监测的市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出运动处方,加强全方位个性化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市民体质优良率。

促进体旅融合,结合旅游、体育赛事、人文自然环境等资源禀赋,创造体旅融合产品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健身旅游的复合型 消费需求。加强品牌赛事与旅游路线的有机结合,力争打造出南 昌县凤凰沟景区的马拉松和越野跑体育旅游示范区。南昌县原城 纪景区的“三省”联合主办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柔力球比赛的体育旅游活动,助力县城经济发展。

7.促进全民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充分利用节假日、基层、夜间组织开展贴合群众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通过开展体育博览会、体育夜市、体育超市、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打造主题鲜明的体育消费活动品牌。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评定,调动群众运动技 能学习热情,推动全民健身培训市场大发展,加快发展场馆服务业,坚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坚持公益性,提高使用率。支持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降低公众付费价格,实现体育消费更加公平可及。

四、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把全民健身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和考核。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于全 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开放等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定职责和保障责任。充分发挥南昌县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制度,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助力“健康昌南”建设。

2.完善政策保障

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将全民健身场地 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新建居住小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 建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积极利用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增加市民健身设施,盘活城市空闲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将 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经费保障。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

3.加大宣传力度

统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场馆等宣传媒介和宣传阵地,倡导“我运动、我健康”的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宣 传党和国家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人民健康的方针政策。 加强舆论引导和典型报道,做精我县老年体协与融媒体中心播出的“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栏目,讲好身边的健身故事,加大全民健身知识普及和技能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树立终身锻炼意识,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民健康、全民幸福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健康昌南的影响力。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全民健身工作队伍建设,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作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大力培养社区体育工作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群众赛事活动组织、体育社团管理、体医养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人员等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5.强化监督评估

建设全民健身绩效评估机制,将其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 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业评 估,每年发布南昌县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将全民健身重点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精神文明考核等创建指标与评估体系,对全民健身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025年,组织对全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关联稿件

扫码浏览
Baidu
map